2)第四百一十一章:帝国危机_光荣使命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变后入不敷出的情况更趋严重,借助印钞机弥补赤字便成了常规。在此期间,日本的货币发行额也大幅度增加了,通货发行额由1937年底的亿日元,陡增至1940年的59亿日元,远远超过流通过程中商品的价值总额,导致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影响及于当时资本与商品的正常流转,曾遭到以民政党为代表的工商业者的反对,成为统治集团内讧一度尖锐化的原因之一。纸币的急剧贬值,是对广大人民的赤luo裸的掠夺,并引起包括军需品在内的商品价格的暴涨,从而又不断地扩大了政府的财政赤字。

  在米内光政看来,日本现在已经陷入了全面的恶性循环之中,为了这场并不应该打这么长时间的战争,日本政府多年积累的黄金外汇储备全部见底,支出军费高达至少400多亿日元,可以建造整整400艘大和级军舰。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将可以预见的可观的收益全部变成了消耗的枪支弹药,再这样下去日本必将被这场战争拖垮。

  米内光政的话引起了一大部分参加御前会议军政官员的共鸣,尽管陆军方面依然不同意停战,但是绝大多数的政客们却意识到了危机,日本确实不应该再在这场战争中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了。

  相比于军人,政客们更明白战争的内在含义,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不是为了打着好玩儿,而是为了利益。秉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如果你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太多,那么你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少,所以很多政客开始出言支持米内。

  其实这个道理他们一直都明白,只不过之前他们总认为大日本帝国是战无不胜的,今天每多投入一日元,那么以后将会得到无数日元的回报。然而无情的现实将他们的奢望全部击碎了,中国第八战区的强势崛起以及中国政府的强势回击,令日本在军事上的优势越来越小,现在中国人甚至可以在正面战场正面回击日军的挑衅,并且还能战而胜之。

  华北方面军的惨败让日本原本狂热的野心和不理智的头脑稍稍清醒了一下,让他们知道日本还是那个像条虫子一样的小岛国,还不能一下子就把中国吞掉。

  况且除了财政危机之外,日本想要继续打下去还必须要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资源危机,同样还要应对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前的日本对外依赖度为:铁矿石,铁矾土100,橡胶100,石油80,盐63,棉花及羊毛,废钢铁67,铜.铝.铅锌等均为一半及一半以上。日本扩充军备,所以大力发展重工业,虽然使军事重工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如钢材产量1929年为203万吨,至1936年为410万吨。煤产量1931年为2800万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