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五章 建设基地_民国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西南都是以山地为主,而这里的山则是又高又大,连绵不绝,山上无论山上山脚,裸露可见石头,上面只有一层薄薄的土,有的植被甚至是长在石头缝里,因此这里的环境很脆弱。

  王九龄打算在这里在这里实行后世的那种“生态循环农业”,不过王九龄只记得后世的一种,而且他也见过。

  经过一番考察王九龄最终决定在还是在驻地附近建一个饲养家禽的家禽厂,并且在这里挖一个大池塘,而且这里距离河流有近,取水也方便,还有靠近河流的土地也比较肥沃,以后家禽的粪便可以倒进池塘喂鱼,等每年收获了鱼之后,又把池塘的淤泥挖出来挑到田地里面去,这里面有那么多动物的粪便等沉积物,比一般的肥料好使的多,而且还是免费的,并且环保,不会像化肥一样破坏土壤,同时中出来的东西也不含对人体有害物质,绝对环保。

  至于家禽还是要去附近的村庄购买,初步先养鸡鸭鹅还有猪,而鱼只能是在长江里面打到鱼放进池塘里面养了。

  但这些还要等到先盖完住宿的房子才可以动工,接下来的半个月,独立团的男女老少爷们开始了紧张的、加班加点的盖房子工程。

  1932年5月20号,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独立团等人终于盖好了80间大木房子,并且装有两排木床,而每排木床分上下两层,就像学校的上下铺,只不过这里是一个大大的上下铺。而木房子分成五排并列每排16间房子,看起来就是一个大大的长方形,除了中间的几件放着粮食、农用的工具等等,其他房子都住着人。

  别看这些房子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确实是非常的复杂,工序太多,首先是将周围的树木砍伐一空,本来应该保护环境的,但是这里发展起来是这两年的事情,所以没有必要,当然王九龄打算在这个地方建公园的除外,事先王九龄也做了一个发展规划,有了后世攀枝花的借鉴,一切都要容易的多。

  首先把树木砍下来拖到基地就需要一番功夫,这还是比较近的结果,第二个耗费工时的是要把树木锯断,最难搞的是要把树木盖成板难度非常大,这里没有后世的那种盖板机,所以只能两个人一前一后在哪里拉着大锯子慢慢的锯。就算是这样其实房子很多地方都市用茅草来替代的,如果要用木板完全造八十栋能挡住风吹雨打的房子,工程量和难度是不可想象的,首先树木本省就不是像后世的墙面那边平滑,而是有的地方大有的地方小,要是盖房子的时候要完全拼严实,就需要再次加工,在完全靠手工的时代,王九龄放弃了。

  王九龄的做法是,先用树木和木板钉成房子的骨架,其他地方用芦苇、蒿草等茎类植物扎好,绑在上面,而这一切又是一个不小得难度,我想草席大家都见过,而王九龄要盖房子目前到时是不需要担心会有多冷的天气,但无论何时必须考虑到雨水。

  茅草屋子,要能防止漏雨,除了茅草要盖得够厚,还要扎的紧凑结实,必须保证雨水流下房顶之前不会透进来,当然房顶王九龄还是做了万全之策的,这房顶毕竟与水平面只有四十五度角,光靠茅草是不足以保证不漏雨的,所以上面只能用木板盖满,但房子的四周就不需要,因为是九十度垂直的,所以只要避免风雨击打穿茅草就行。

  当然房子的房顶因为是茅草的,也不方便用玻璃,所以为了采光,所以房顶和茅草墙之间是有半米的距离,同时为了避免下雨时预售从这里进房间,所以屋檐都市向外延伸了一米半。

  从近处看,这些房子确实不怎么样,尤其是见识过大都市的王九龄和一些老兵,不过相对于在路上看到的那些普通民众的房子也不差,由此可见中国的老百姓这个年代生活是多么的困苦。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