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八七章 南下遇阻_春游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他忧心宋老生提前准备在路上设伏,就想亲自去探一探路,以免雨停之后,大军南下时遭到伏击。

  在请示过李渊之后,李世民和段志玄找了一位乡民引路,乘夜查看地形。

  贾胡堡距霍邑五十余里,大路沿河谷向南,走到距霍邑二十里折向东南,再行十里是一个谷口,两边山形险峻,是理想的设伏之地。

  李世民心中庆幸,宋老生不懂用兵,未在此处放置一兵一卒。

  在谷口之处,汾水折向正南,大路沿汾水直达霍邑县城北门。

  乡民向李世民介绍,此处距霍邑正好十里,如果大军从这里转出谷口,在霍邑城头之上即可看到。他告诉李世民,旁边还有一条山路,偏向东南,有密林遮蔽,可在不被霍邑守军发觉的情况下,到达霍邑城东门。

  李世民随乡民一起上了山路,虽然有些险峻,但兵马却可通行。沿山路一路向东南,到了霍邑城下。

  霍邑城西临汾水,四面环山,建于中间的平地之中,如果占据城南,即可截断前往河东郡,通往关中之路。李渊的大军如不攻霍邑,可从城东到城南绕城而过。

  看过地形,李世民心中盘算,宋老生作为守军定有“两怕”。

  一怕,李渊大军占据城南,断其后路。

  二怕,李渊大军从北、东、南三面围城。

  因此,宋老生无论如何必须将李渊的军队阻在城东。

  查看过道路和地形,李世民和段志玄回到贾胡堡,他向李渊禀报了探查的情况。李渊喊来李建成,三人在一起商定了攻城之策。

  在三人的谋划中,要将霍邑当作起兵以来的立威之战,然后携此战之威,南下河东,西进关中,无人再敢撄其锋芒,以后大军所到之处即可传檄而定。

  而快速战胜霍邑守军的关键点,是诱使宋老生率军出城而战。

  如果宋老生守城不出,李渊的军队就要强行攻城,这样一两个月也不一定能攻下霍邑城,“义军”迅速西进关中的计划已将毁于一旦。

  因此,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经过认真商议,才确定了诱使宋老生出城应战的计策。

  攻打霍邑城的策略已定,只待天晴李渊率大军直逼霍邑城下。

  然而天公却不作美,雨一直下个不停,道路泥泞无法行军。再加上粮草没有运到,军中所剩余粮已经不多,军心开始浮动。

  有人传言,刘武周和突厥人乘太原空虚,要去攻打晋阳。裴寂等人心中忧虑,怕在晋阳的家人和产业受到损害,便劝李渊率军返回晋阳。

  李渊拿不定主意,召集属下官员商议对策。

  裴寂等人认为,宋老生两万重兵据守霍邑,短时间内难以攻下,刘武周与突厥人联合唯利是图,如若进攻晋阳,“义军”必定腹背受敌,处于被动局面。军中将士的家属都在晋阳,一旦晋阳被刘武周攻下,定会军心离散。

  裴寂向李渊力谏,稳住根基要紧,务要回兵太原,以后再待机南下。

  李建成、李世民则力主攻打霍邑,李世民对李渊和众官员道,“宋老生乃是莽夫,以讨捕小股盗贼起家,不懂用兵,可以一战而擒。刘武周在马邑根基未稳,不敢悬师远进攻打太原。”

  李渊被裴寂等人所惑,不愿听从李世民的建议,斥责李世民年少轻狂,不明利害。强行下令,撤兵返回晋阳。

  李世民还要争辩,李渊喝令,“如再扰乱军心,当以军法从事。”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