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零五章 不眠之夜_春游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世时就禅位于儿子的皇帝一个都没有。

  但是,有一个人却让李渊心中为之一亮。

  这个人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他在世时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小儿子公子何,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

  赵武灵王刚开始立长子公子章为太子,后来改立小儿子公子何为太子,并在自己身体仍然康健时,将王位禅位于公子何,赵武灵王被尊称为“主父”。

  赵武灵王禅位于公子何后,又不忍杀害长子公子章,就将其分封于代郡。

  没想到四年之后,公子章起兵作乱,赵国权臣公子成、李兑领兵将公子章击败。公子章逃到赵武灵王面前求饶,赵武灵王却不忍杀了公子章。

  这样就把公子成和李兑置于尴尬的境地,一旦将来公子章缓过劲来,公子成和李兑可能面临灭族的危险。

  于是,公子成和李兑商议后,派人冲进“沙丘”行宫,将公子章杀死,并将赵武灵王围困于“沙丘”行宫,最后直至赵武灵王饿死,史上称之为“沙丘之乱”。

  山西周边,以前正是“古赵”之地,也是李渊开创大唐的根基。

  李渊对赵武灵王这段历史,早就烂熟于心,如今想来有可借鉴之处,也有血的教训。

  赵武灵王太过看重父子亲情,在父子亲情面前难做决断。

  结果是,奠定赵国强盛之基的一代雄主,却被活活饿死在沙丘行宫之中。

  有赵武灵王的经验、教训可以借鉴,李渊在心中已下定了决心,他不但要将皇位传于他最优秀的儿子,还要下狠心为李世民扫除后患。

  在李渊之前,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个人被称作“太上皇”。

  一个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其“太上皇”之号,是秦始皇称帝后追尊的。

  另一个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其被尊为“太上皇”之号,是沾了儿子刘邦的光。

  历史,总要有人去开创。

  如今的李渊已经有了做太上皇的想法。

  李渊也算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帝王。

  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最被低估的帝王。

  李渊善于隐忍,一再被隋炀帝杨广低估,才导致李渊拥兵自重,最后取代隋朝,开创李唐天下。

  李渊所做的事,不符合后世帝王和礼教宗法的口味,一再被历史低估。

  在讲究忠君不二的年代,李渊作为臣子,造主上的反,最后称帝,这在史书上不值得大书特书。

  在礼教宗法强调“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年代,李渊常有废长立幼之心,这在史书上也不值得大书特书。

  在每个皇帝都想干到老死的年代,李渊在身体依然康健时,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这在史书上更不值得大书特书。

  李渊不符合历代帝王的口味,不符合儒家学说的口味,不符合礼教宗法的口味,所以一再被史书低估,也是在所难免。

  就在这个不眠之夜,李渊下定决心,准备舍弃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位;准备舍弃父子亲情;准备冲破束缚他的礼教宗法。

  李渊要用自己的牺牲和决绝,奠定大唐强盛的基础,换来自汉以来,中国最强盛的时代。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