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五章:转变的态度_明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怕是罢矿税也不容易,有了这个调子,他就好交差了。

  凭他对今上的了解,其实今上心中并不在意矿税是否罢黜,反正倭国的那笔赔银大部分都落尽了内库当中,若仅仅是宫中用度,而不拨给外朝应急的话,怕是宫中十年之内都不必担心用度。

  所以皇帝对于征矿税的需求,其实远不如当时荷包空空的先帝,之所以一直卡着群臣,还是担心国库的问题。

  这几年以来,国库入不敷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若不是有倭国的赔银涌入,怕是就要到了寅支卯粮的程度了,这还是内库屡屡接济的情况下。

  而内库也不是个摇财树,照理来说,内库的银两也应该是自税赋当中而来,只不过这些年国库用度尚且不足,内库也就只能自己找路子,开始征发矿税。

  现在皇帝的内孥不需忧虑,需要担心的是,罢黜矿税之后,税赋问题该怎么办?

  今上的性格,向来是谋定而后动!

  若是拿不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来处理税赋问题,那就先维持着矿税吧。

  同样的,王锡爵心里清楚,今上心中倾斜于使用一条鞭法,所以才会以张居正试探群臣,但是以他观之,若是有更好的法子,今上也未必就会执着于张居正的改革……

  “税赋之事,乃是户部本职,不知大司徒可有良策?”

  王锡爵微微颔首,将目光投向了户部尚书赵世卿。

  廷议之上,若非特殊状况,主持者一般不会点名,毕竟廷议上更多的是表态站队的问题,而有些时候,沉默也是一种表态,贸贸然把人点出来说话,是得罪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做官做到这个地步,打太极谁不会,即便是把人点出来了,也未必就能得到实话。

  当然,先前石星的事情便是个特殊情况,石尚书严格来说算是帝党,当初便曾经受今上大恩,才保住了官位,王锡爵请他说话,是想要试探帝党的态度,而结果也没有令他失望。

  至于说现在点赵世卿,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因为廷议的调子已经定下了,剩下的讨论不牵扯政治立场,是纯粹的技术性问题,自然要请专业的人来解决……

  “元辅,实不相瞒,方才次辅大人和萧尚书所说的的确是正理,一条鞭法以银代粮,固可充裕国库,但是灾年赈灾却是难处,而且还有个问题就是,朝廷若不收粮食,那么百姓只得将粮食卖给粮商,如此大批的粮食涌入市场,必定会使粮价骤降,所亏者,亦是百姓也!”

  赵尚书也不矫情,事实上,只要大方向定下来,说话也就不必那么多顾忌了。

  “而且不止如此,商人乃逐利之辈,大笔粮食涌入粮商是手中,必将导致收粮之价格骤降,然朝廷收缴税银,终究是要再换成粮食的,朝廷贸贸然将发放给官员的俸禄由粮食换成银两,必然会导致京师之地对粮食的需求迅速变多,彼辈粮商必会趁机哄抬粮价……”

  不过他的这两句话,却是让众臣的眉头都拧了起来,赵世卿说的话其实不难理解,朝廷既然要收银两做税赋,那么百姓手里的粮食自然是要另寻他们卖出去的,这是正理,不然的话,百姓也没银子缴税。

  但是如此一来,粮商必定会趁机打压粮价,而朝廷这边,原本给官员发放的俸禄是银两和粮食各半,偶尔朝廷困难的时候,还会以丝绢,苏木等贵重物品折价发放。

  如今既然税赋全都是以银两形式征收,那么发放的俸禄肯定也要变成银两,如此一来,官员们拿了银子,还要去买粮食,如此突然冒出来这么多需求量,粮商不趁机哄抬物价才怪!

  难不成朝廷辛苦这么一大圈,就是为了让那些奸商把银子都赚了去?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