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二章:陈年旧事_明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咬一口,孙天官顿时就火了,直接出面护犊子,连遮羞布都不讲究了,直接上本参奏沈思孝庇护丁此吕,干扰大计。

  这下事儿闹大了,从小小的一个地方官的升迁转调,变成了吏部尚书和右都御史两位大佬之间的顶牛。

  双方都不是好惹的主儿,闹了又闹,吵了又吵,闹得不可开交。

  其实当时的情况来看,士林和朝堂都比较偏向沈思孝,毕竟他在士林当中的名声甚佳,尤其以刚正不阿著称,就连当时的皇帝也是如此认为。

  所以在沈思孝上本弹劾了一番之后,皇帝便罢黜了文选司郎中蒋时鑫,恢复了丁此吕的官位,但是如此一来,却是彻底惹怒了孙丕扬。

  想想也是,自己好好干活,秉公处置,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被反咬一口还没人相信自己,是个人都忍不了,更何况孙丕扬贵为吏部尚书,六部之首。

  这口气自然更咽不下去,所以孙天官干脆连大计也不管了,一边上本力辩蒋时鑫无罪,一边向皇帝题请访单!

  所谓访单,其实就是廷议,不过访单是专门针对大计和京察的廷议,简单来说,就是朝廷里的大佬们,包括内阁大臣,六部七卿,部院侍郎共同发起复议,议题就是关于大计当中某个官员的升迁转调公正与否。

  但是访单可不是随便用的,一旦出现这种事情,就代表着整个朝廷开始质疑吏部铨选的公正性,要是访单的结果不利于孙天官的话,那基本也就意味着孙天官该退位让贤了。

  可以说,孙天官是赌上了自己的前途名誉,要跟沈思孝一决雌雄。

  可是访单的初期,其实局势很不利,正如一开始士林物议一样,沈思孝的名声,让更多的人都倾向于他,而并非是孙丕扬。

  所幸孙天官也是聪明人,他在这段时间之内,早已经悄悄派了人赶赴浙江搜集证据,待得廷议的时候,直接将一大堆证据甩了出来,所以最后访单的结果就是,举报属实,吏部秉公处置,铨选并无不当之处。

  这是朝廷最高会议,廷议所作出的认定,自然没有人可以反驳。

  于是孙天官总算是赢下了这一局,蒋时鑫被官复原职,大计继续,丁此吕被罢黜为民,永不叙用,但是沈思孝却逃过了一劫。

  说起来,原因还和朱常洛有关!

  当时的孙天官明显是受委屈的一方,所以事情明白之后,孙天官就闭门不出,连上十疏请求辞官,其实潜台词就是想要个交代。

  身为堂堂的吏部天官,被一个官位还不如自己的沈思孝逼到了要上朝堂共议来求得清白的程度,甚至在此之前,还被人整掉了自己的心腹,孙天官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

  而沈思孝也自知理亏,不在朝堂上继续多言,不过要是按这个方式发展下去,怕是要不了多久就扛不住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朱常洛回京了,而这位尚是亲王的今上回京之后,过了不久就爆发了第二次朝鲜之役,而这个时候,沈思孝的门人终于找到了替沈思孝说话的理由。

  当初和倭国议和的时候,沈大人是坚定的主战派,极言不可议和,当修战守备,乘胜追击,如今倭国果然心怀不轨,正正坐实了当初沈思孝的猜测。

  有了这一层缘故在,沈思孝算是为国建功,便也不好就这么将他罢黜掉了,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沈思孝被官降一级,调任南京右都御史兼管南京工部,算是勉勉强强给孙天官一个交代,让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但是这个仇算是结下了,而且孙天官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