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一章:大人物的无奈_明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西对于大计的影响有多大,请参考万历二十三年的沈思孝事件。

  而名声这种东西是怎么来的?

  自然是靠人说的,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夸你别人不信,但是一百个人夸你,大家肯定就都会相信了。

  浙党把持着朝廷最多的中层官员,理所当然的也就把持着士林当中的舆论风向。

  有了这柄利器在,几乎每一次大计,浙党都能从其中捞到不少好处,而这一次天子意欲整饬吏治,于浙党来说,简直就是猫儿闻着了鱼腥,自然不肯放过这块肥肉。

  但是要清楚一点的是,浙党想要的大计,和叶向高所建议的大计,完全不是同一种概念。

  这二者的根本差别就在于,浙党主张以吏部的考核方式来大计官员,而叶向高的奏疏当中却明确提出了以官员是否贪腐作为评定标准。

  而一旦将标准定的如此清晰明确,那么浙党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甚至相反的,浙党由于人数众多,在这场大计里面的损失也将是最为惨重的。

  这么简单的道理,朱赓自然片刻之间便想到了,所以他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表达自己的反对。

  “肃清吏治,扫除积弊,老夫自然赞同无比,大计之事也势在必行,然朝廷自有章程,单以贪腐银两是否评判官吏,是否有失偏颇?”

  朱阁老是政治斗争的老师,出手自然老辣,一开口就触及到了根本问题。

  先不说吏部对于官员考核的各项标准,单说叶向高的奏疏当中所说的办法本身,就是不符合朝廷规制的。

  吏部的大计是一件十分严格且庞大的系统工程,所有的标准都是经过多方推敲和妥协之后演变出的最合适的,也是相对而言最公正的办法。

  而单独以贪腐是否来论定一个官员,是严重的违背了吏部的铨选原则的,先例一开,随之而演变来的后果是所有人都难以预料的。

  别的不说,既然这次大计采用这样的标准,那么下一次呢?下下次呢?

  往后的大计会不会循例而行,那么官员的能力,地方的政绩,官场和士林当中的规则,还算不算效力了?

  若是吏部大计仅以此为标准,那么会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官场攻讦,朝臣之间为求迁升,不把心思放在朝廷政务上,反而相互诬陷对方贪腐,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

  如此种种状况,还只是初步的后果,其他不可控的风险还没有人能够预料的到。

  这些事情,作为阁臣,都是要事先考虑到的,不然的话,等到事情真的发生了,局面也就难以收拾了。

  所以应该说,朱赓拿出来的这条理由,是完全能够站得住脚的,完全符合他内阁大臣应该考虑到的事情和态度。

  不过李廷机也不是吃素的,冷笑一声开口道。

  “是否有失偏颇暂且不论,老夫只问诸位一句,官场贪腐,该不该治?官员受贿,该不该惩?”

  “这……”

  朱赓一时有些无言,有些话潜意思表达可以,但是牵扯到明确的表态,有些错还是不能犯的。

  李廷机这是在以话语相逼,恐怕他只要说一句应该,那么后者立刻有拿住他的话柄,并且借此发难。

  但是若是不应或是说不,以他的身份却也有些说不过去……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