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明版人才培养计划_回到明朝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一样的存在。

  至于说地方宗族势力或者其他让人纠结的问题,那就得看各个官员们自己的手腕了——从六部合格毕业后还玩不过地方势力,死了也是活该!

  但是不管怎么说,反正缺人的问题就一直这么存在着,而且短时间内并不是太好解决——想当官的不缺,缺的是合格的官。

  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崇祯皇帝何至于从崇祯元年到十三年的时间里加了五六次的恩科?

  仔细想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最终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在社学中增加算学科目,并且增大乡试、县试、殿试中算学的题目比例——好歹也得从零提升到百分之十左右。

  如果不是担心大明的这些个读书人掉链子太严重,崇祯皇帝甚至于想要增加格物科的题目进去,到最后实现进士科与明算、格物科三科合一。

  听完崇祯皇帝的想法之后,孟绍虞就是一阵蛋疼。

  如果不增加算学比例,崇祯皇帝把三年科举改成两年,就妥妥的是自己的政绩,增加了算学的比例,自己少不得要被人骂。

  左右是两面不讨好。

  斟酌了半晌之后,孟绍虞才开口道:“陛下,若是现在增加了算学的比例,那崇祯十三年的春闱和秋闱?”

  崇祯皇帝道:“不教而诛谓之虐也,朕也没打算不教而诛,更不可能一点儿时间都不给我大明的学子们留下。

  这样儿吧,崇祯十三年到崇祯十七年的科举,还是按原来的科举规则来办,崇祯十七年以后,考试时增加上算学的比例。

  至于社学之中,先增加一些简单的格物科内容,暂时先不用之于考试。”

  崇祯十三年到崇祯十七年,一共会有三次的春讳和三次的秋闱,而时间跨度更是达到了五年。

  如果说五年的时间还不能让这些家伙们开始学习算学,那这些读书人也就只能说是一群死读书的渣渣,没有什么重视的必要了。

  经过崇祯皇帝改造后,大明跟螨清最大的不同就是学术风气上面可谓是开放的一逼。

  什么理学心学都有人在研究,甚至于连黄老学说和法家学说墨家学说都已经开始冒出了头来。

  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学术开放的风气保持下去,再现百家争鸣的情况也不见得是什么难事。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又吩咐道:“孟爱卿准备一下,朕有意将皇史宬中的藏书公开。”

  崇祯皇帝的话一出口,不光是孟绍虞,就连郭允厚都有些激动了。

  建于嘉靖年间皇史宬是什么地方?

  就跟老刘家的石渠阁一样,皇史宬里面存放着大明历代皇帝的实录、圣训、玉碟、诏书之类的文档,还有大量皇室搜刮而来的典籍。

  很多已经绝版甚至于已经失传的典籍,很有可能在皇史宬中找到!

  这其中,就包括了嘉靖年间誊抄的《永乐大典》副本,甚至于有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