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0】中考_重回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苏轼老年的时候评价自己,怎么说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总结一生功业的时候,想到的是自己被贬官的地方,这就是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房长安知道作文题目,但不记得什么满分作文,而王珂那本《苏轼词集》一直都在看,她对这个肯定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他比较倾向于让王珂以苏轼来切题,态度有了,成就有了,完美扣题。

  因为担心王珂第一篇写不好,影响到后续的记忆,因为他没办法要求王珂把这篇作文背下来,那么只能让她第一遍的时候就尽可能的写好,苦口婆心啰啰嗦嗦地给她讲一堆,就差直接替她起草了。

  王珂见他出个作文题目还这么多话,忍不住翻起白眼,不过还是认真听完,不知不觉间已经受到了影响,六七百字的作文而已,房长安刚刚说的那些都差不多了,只需要结合她自己的知识储备加以整理润色即可。

  房长安啰啰嗦嗦一大堆,说完之后还是不放心,为了让她更加认真地构思,又道:“我等下给沈墨回信,让她也用这个题目写一篇,回头我们三个人比较一下。”

  王珂一听要跟沈墨比,果然比原本更加认真起来,这并非是她原本不认真,而是存了一些较劲的心思在里面,几乎把这种训练当成了正式考试去对待。

  房长安也自己写了一篇,他的切入角度是志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这个命题比较宏大,如果是考场临时写作,房长安也担心写不好,但现在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磨。

  俩人都写了两节课,互相看完对方的,房长安又给王珂其中的部分用语做了一定的调整,为了避免其他人看到作文,下课就把两篇作文都收了起来。

  以他从不吝于以最大恶意揣度别人的性子,其实担心并非是旁人觉得自己知道考题,而是怕到了中考的时候有人临摹这两篇作文。

  晚自习的时候,房长安才给沈墨回信。

  考生沈墨入场:

  大考日近,心实惶惶,所寄之秘籍正当时矣。受惠实多,无以为报。恰与珂拟题,随附一题,聊作**。

  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者,志向也,信念也,舞台者,空间也,成就也。请拟此题。

  吾作甚佳,谅汝见之不敢言,容后再寄。

  两载之约,只在朝夕,万语千言,难付笔端。

  谨祝:

  同传佳音

  2006年6月13日晚,考生房长安、王珂共盼

  第二天房长安把这封信寄出去,又隔了一天,才把两人重新修饰润色过的两篇作文寄了出去,随后又过三天,19号这天收到了沈墨的回信。

  长安哥哥:

  我就不说你脸皮后了,反正说了也没用,你下次能不能不要再写文言文了?不伦不类,班门弄斧!我附上了我写的作文,文言文哦,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