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八章 汉代铜灯(求收藏推荐)_鉴宝我有面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总不能也算是国家的,那就太流氓了。

  “楚大哥,这值钱吗?”段颖问道。

  听了陈富裕讲的故事,几个女人心想着,要是楚河能帮忙,那就太好了。弱势群体,总是能得到同情的。

  “汉朝的青铜器,这是一个铜灯。”楚河分析道。

  青铜器,算是古玩收藏的一个大热门,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青铜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汉代,已经非常完善,而且,汉代青铜器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了不一样的艺术特征。

  到了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青铜器发展到整个汉朝最发达的时期,青铜用器表现形式众多是鼎、壶、铜镜等,形式各样,青铜器成为了最常见的生活用器。

  东汉中晚期,青铜器在原本的体重上追求突破,于是比以前更加轻薄,而且还采用了错金银技术,如青铜器装饰中出现了细线阴刻云纹,这时候的青铜器在收藏市场中更受欢迎,更让人爱不释手。

  “这个铜灯,就利用了错金银技术,出现细线阴刻云纹,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件东汉中期的物件。”

  楚河想了想,继续说道:“灯具的起源,考古学家都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春秋战国时期,铜做的灯具已经很完善。

  到了汉代,铜灯更是达到了艺术级别,这个时候的铜灯,是最有收藏价值的。”

  眼前的这个灯具,通体采用铜铸,作鸿雁回首伫立状。大雁额顶有涂了红彩的冠,眼睛圆瞪,脖颈修长,体态丰满。大雁的嘴大张着,衔住一条鱼。短胖的鱼身刚好做成灯罩,体现了古人设计的巧思。

  它的尾巴很短,呈上翘状,双足并立,掌有蹼。在它身子的两侧,工匠们还细心地铸出了羽翼,并绘制出细腻的翎毛,使得整座铜灯更为生动形象。

  更有意思的是,它的设计,似乎还融入了环保、健康的观念,这在古代非常难得。

  如果把它解剖,就会发现,它由雁首颈、雁体、灯盘、灯罩四部分套合而成。雁颈和雁身以子母口相接。鱼身及雁体均为中空,而且是相通的。

  楚河可以断定,这是一个烧灯油的灯具。

  既然是烧灯油,就一定会产生黑烟,不但会产生异味,时间长了还会熏黑房屋以及屋中的物品。

  为了解决黑烟的问题,设计师很聪明,作出了这样的灯具结构。

  在点灯之前,人们先在大雁的腹中灌上水,点灯后,灯油燃烧产生的烟尘通过鱼和雁颈,就能到达雁腹的水中,不再污染空气了。

  更加精妙的是,它的灯盏承接在突起于大雁后背正中的圆形座基上,下有可以转动的灯盘,通过拨动灯罩上的柄,可以任意调节光照的亮度、宽度和角度。如果想要大放光明,就把两片灯罩拨到重合。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件非常不错的汉代青铜灯具,价值很高。

  楚河对他说道:“你要是信得过我,这件灯具,我可以三十万入手。”

  听到楚河的开价,几个女人都心里点赞,不像某些人,看到宝物,只怕一个劲压价吧!

  陈富裕犹犹豫豫片刻,忍不住说道:“这件东西我们不单卖,能不能把我们挖出的都收了?”

  “很多?”段颖追问。

  她们觉得,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呀!稍微赚一点,都不是小数目呀!

  “两大箱子。”

  然而,楚河的回答出乎她们的意料。

  “其他的,我不感兴趣,也不想碰,很麻烦。你们要是卖,我就收这么一件。”

  听到楚河这很坚决的话,陈富裕没怎么犹豫,很失望地转身就走。

  段颖觉得奇怪,一定要全部打包卖吗?不能一件一件地销售?要知道,那么多,要是被查到,是很麻烦的。而且,一般人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打包入手呀!

  “可惜!”周雨桐都遗憾道。

  楚河却笑道:“没什么好可惜的,那家伙不是个好人。”

  啊?

  几个女人吃惊地望着楚河,刚才的陈富裕,怎么看都不像是坏人吧?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