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7章 造纸技术_三国之经天纬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纸张,可谓是改变时代的伟大发明!

  那这里就有个疑问了,为何东汉年间就已经出现了便宜的纸张,到了三国时代,人们还是在用竹简和绢帛写字呢?还是那个老问题,也是中国古人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缺点,那就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顽固心态所致!

  我们祖先的智慧,从来都是领先于世界的,可实际应用推广却始终比较落后,也就是说,东西发明的早,实用却较晚!比如这造纸术,东汉年间经过蔡伦的改进已经比较成熟了,可竹简和绢帛作为文书载体,彻底被纸张所取代,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却是在南北朝之后,整整晚了几百年!

  当然,纸张推广使用的落后,也不能完全怪因循守旧的顽疾,而是当时的纸张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蔡伦是降低了造纸成本,用渔网、破布、树皮等材料就可以造纸,但成品很脆,不结实!比如,你把纸张一折叠,马上就断成两截了,这样的纸,不易保存,用来临时写字绘画当草纸还好,但用来成书保存文字,就不适用了!

  因此,刘纬决心改进造纸术,让纸张的成本更低廉,也让纸张的质量更优!他首先命人张榜,召集了一拼炼胶工匠!没听错吧?炼胶工匠?这跟造纸术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刘纬深知,汉代纸张之所以质量不好,就是因为缺少了一样非常重要的添加剂——胶!一旦在捣碎的纸浆中,加入适当比例的胶液,纸张就会更坚韧,吸附油墨的属性也会更佳!

  因此,要想改进造纸术,首先必须研制出一种可以添加入纸浆当中的胶液才行!汉代木制建筑物,用胶的情况是比较多的,比如窗棂屏风的雕刻粘合,因此炼胶这个行业,还是相对普及的。但这种建筑用胶过于粘稠,胶力太大,而且原材料是动物软骨和真皮,成本太高,不适合用于造纸!刘纬把这些工匠请来,就是想大家在一起研究一下,造纸可用的添加胶剂!

  我们说过,刘纬是个文科生,他虽然知道造纸术、炼胶术的流程,却都是书本理论,并没有实际的经验,因此,他也只能是提供一个思路,让这些工匠们按照他提供的方向去研究。这些炼胶工匠开始见到刘纬的时候,都很紧张,甚至有人跪在地上不敢起来,是刘纬和风细雨一般的态度,让他们才慢慢地放松下来,并根据刘纬提出的原则,开始了讨论。

  刘纬的原则是:成本低,原材料常见,可用于造纸术的胶液!动物骨骼真皮,即便在原始森林较多的汉代,也不容易获得!首先,并不是每一种动物的骨骼和真皮都适合炼胶,其次,要想获得,猎取就是个大麻烦,这注定了成本一定会很高。而家养的畜力,大多用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比如牛、马、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