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八〇章 败八旗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试图对江宁城内的八旗进行招降。

  只不过江宁城内的八旗到最后都没有投降,与整个满城玉石俱焚了。

  一直以来被太平军俘虏的都是以绿营兵和民团为主。这些清军被俘虏后经过一番洗脑教育,就会成为太平军良好的兵源。

  “投降不杀!”几万北伐军此起彼伏地喊道。

  这些八旗步兵刚才战得非常英勇,以他们的心性,本不会投降的。可是英隆的逃跑行为让他们彻底寒了心。与其跟着英隆那样的废物卖命还不如降了太平军。

  于是,剩下的一千多八旗步兵还有那些没办法带走的炮兵,全部投降了太平军。

  这是八旗兵首次投降太平军。这些人的投降不禁让林凤祥考虑起今后在东北该如何对待这些满人、蒙人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

  太平军一直奉行的是天父之下万民平等,当然天父的几个儿子除外。

  他们并没有搞大汉族主义那一套。这可能也跟太平军起家于西南有关系。

  西南之地本就是各民族杂居之地。要是太平一开始排斥其他民族,那么他们必然会在西南之地面临更多的敌人。

  这些八旗兵今天能够投降自己,说明清廷在东北,自己的老巢也不是铁板一块,这对打进东北的太平军是一个好消息。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清廷入关之后,凡是跟爱新觉罗家关系好的都跟着进关去享福了。

  清廷一直以来都对东北持封锁的态度。让东北几百年都没有什么发展。可能是害怕东北再冒出一个凶悍的民族游猎民族吧,毕竟他们自己就是一个活教材,入关后满清就处在原来大明的那个位置了。

  一直到清末,日、俄都把手伸到了东北,清廷才放开对东北的封锁,这才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闯关东。

  试想一下你家里有一个有钱有本事的亲戚,把原来的穷亲戚都带去大城市享福去了,唯独把你家留在在穷旮旯里,你心中会不会心生怨怼呢?

  人心本就是这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入关的那些亲戚,整天溜溜鸟,斗斗蛐蛐,生活过得好不惬意。

  而这些留守关外的人,守着满清皇帝的一堆陵墓,哪都去不了。还得为自己的生计发愁。为了弄口吃的还得钻钻老林子,冬天了还得忍受东北冰天雪地的恶劣天气。

  另外,东北满人信仰的萨满教实际上还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所以让他们接收拜上帝教并不是很难。

  安置了俘虏之后,林凤祥没有耽搁,而是立马整军出发,留守山海关的士兵给自己争取的时间不会太多了。

  英隆带着马队一口气跑到了锦州,过了锦州就要到盛京的范围了。

  英隆没有留在锦州,而是让锦州地方自己加紧组织防御。

  他自己则以要回盛京组织兵马为由离开了锦州。他已经被发匪吓破了胆,从没有见过作战那么勇猛的流寇,竟然敢于和白甲兵硬抗!

  英隆一面赶回盛京,一面派人向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求援。

  不过这两地都离盛京很远,而且东北的道路状况本就不好。两地的援军到来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呢!

  英隆回到盛京后立刻开始征募旗丁,这里居住的人基本上都是在籍的旗人。

  不过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英隆抛弃步兵的事情很快在盛京传开了。

  大家都在背地里大骂英隆,这些被抛弃的八旗士兵可都是各家的子弟。

  所以,现在英隆再征兵,各家都纷纷抵制他。有些不愿意闹翻的家族,也就是派了家奴顶替一下。这些人哪里有什么战力。

  最后英隆仅仅征募到了一万多人,加上之前留守盛京的三千人马,以及他带回来的两千骑兵。

  这样,英隆的手中一共还有一万五千多人。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