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6章 首舰下水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照淮海军做出了一些改革。比如说鼓励支持家庭作坊的发展。安徽江西一些地方的丝绸产量迅速恢复到了动荡以前的水平,甚至还在不断增加。

  这些内容实际上与天王发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相背。但是有东王背书,加上这些地方的官员是东王的人,所以才执行下去。

  这也变相提升了东王的人望,所以杨秀清不是狂妄自大,而是有狂的资本。

  另一方面,杨秀清也是要通过这样的举动,向众人宣誓自己的地位。有的时候作为一个上位者要刻意地强势,这样人家才会放心大胆地投靠你。

  很多高层的政治斗争都是这样,一味地低调,只会越来越边缘化。

  此时董书恒已经提前结束了对治河工程的视察,回到了扬州。作为一个势力的统帅,在创业的初期可以四处游走,打打怪,刷刷经验,但是不能把老家忘记了,不时地还是要回来看看。

  当然,每次刚回来的时候,就意味着董书恒要被成堆的文件淹没。

  以前董书恒作为一个小职员总是觉得做领导的轻松。有什么事情吩咐下面的人做就好了。

  没事就在办公室里看看文件签签字,有些文件甚至不需要看就签个字就好。

  现在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才发现这是一件多烧脑的事情。因为大部分的文件,还是不得不去看,有些自己觉得重要的还要仔细看,这一天下来得多少的量?

  董书恒觉得自己一天的量赶上一部长篇了。

  中经常写的是找个美女秘书在边上帮自己读报告,红袖添香确实是舒服自在。可这样的事情不现实。

  美女的嘴巴再快,也没有自己的眼睛快啊!董书恒要是那样子批文件,估计淮海军就要瘫痪了。

  看到半夜,董书恒才收工休息,脑子里还在安慰自己:“活永远是干不完的,明天早上继续。”

  在慧儿的服侍下,董书恒很快就进入梦乡……

  一大早刚吃好早饭。李存训就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大概二十五六岁。董书恒知道这是魏玉珍的二哥,名叫魏玉祥。

  话说这个二哥也是一个牛人,12岁就中了秀才,在地方上也有神童之称,但是后来却屡试不第。一气之下就不考了。

  在老魏的影响下,此子喜欢上了研究西学。后来游历到广州,为了个人生计,做了广州下面一个知县的幕宾。

  他一边处理县中事宜,一边继续钻研西学。广州这边也是与西方接触的前沿,生活着很多洋人,也有很多书籍报刊杂志输入。

  所以在广州混了这两年,让魏二身上洋味十足。

  这次是董书恒让老魏将魏大和魏二都招呼过来,一方面让玉珍他们一家人团聚。另一方面也是想多拉两个帮手过来。

  魏家老大叫魏玉湘倒是中了举人,不过比老二木讷一些。但是做事极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