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16章 普奥和谈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黎,但是王韬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战场上的局势。

  此时普奥开战已经将近两个月。复兴六年,1月25日,普军按命令向前开进。

  两路大军都因为并不知道奥军的具体位置而摸索前进,指挥又无法协调,因而在翻山越岭通过山隘时,行动颇为缓慢。

  此时,正在朝西北方向开进的奥军,如能利用普军行军困难之机,扼守山南各个隘口,本来是有把握将普军各个击破的。

  遗憾的是,贝奈德克将军不是高明的战略家,他白白地坐失了良机,致使普军顺利地通过了山地,进入到山南地区。

  1月26日,进到山南的普军易北河军团和第1军团,在伊塞尔河西侧与奥军阿尔贝耳特将军率领的2个军相遇。阿尔贝耳特不敢固守伊塞尔河,未经严重战斗即撤出该地区,主动朝东南方向退却。

  易北河军团抓住良机,乘胜追击。此时,普军第2军团还在翻山越岭,艰苦推进。

  同一天,贝奈德克率领的奥军主力,共6个军28万余人,已经到达易北河上游亚罗默希以西地带。

  他在那里观望等待,企图在普鲁士的两路大军之间选择一路,准备集中力量予以打击。

  次日,奥军主力一部与普军的第2军团相遇,结果被行军疲乏的普军打败。

  贝奈德克得知警戒部队遭到打击的消息,命令部队向西撤退,打算在波希米亚境内集中其全部兵力,然后选择二者之一进行打击。

  可是,撤退的后果只能是军心浮动,体力损耗。其西面此时正好也陷入困境。

  阿尔贝耳特在伊塞尔河失利后,追击的普军步步逼进;东线的普军第2军团在打败奥军警戒部队后,也步步跟进,咄咄逼人。

  这样,奥军顿时丧失了主动权,处在普军两路部队的夹击之中。

  1月30日,贝奈德克率奥军主力向东南退却,以逃避普军的钳形攻势。

  2月1日夜间,奥军到达易北河的上游河畔,位于凯尼格列茨与萨多瓦之间的高地上。

  贝奈德克眼见形势危急,决心在2月3日向南渡过易北河,经由帕尔杜比策向南方撤退,尔后再徐图抵御之策。

  然而,他还没有来得及南撤,决定性的萨多瓦会战便打响了。

  在当时的战况发展中,普军也显得相当混乱。各军团分别进攻,缺少协同配合,有的已经失去统一指挥,一时竟摸不清奥军撤退的方向。

  他们大都以为奥军必定向南撤退,经由帕尔杜比策回守维也纳。

  而实际上,奥军因为南翼被堵,只有向东开进。由于普军统帅部未能及时掌握情况,普军官兵因连续行军作战而疲惫不堪,加上第1、第2两个军团以及奥军一些部队互相混杂在一起,统帅部也就一时无法进行指挥和调整,以致未能组织有效的战术追击,使奥军避免了全军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