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6.第一百三十六章_桓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旨意。

  有言桓温几次同琅琊王书信,字里行间言喻九锡之礼。意图昭然若揭,不得不防。可怎么防,对众人而言却是不小的难题。

  唯一的办法就是联合郗愔。

  奈何郗刺使不同以往,对晋室的态度十分微妙。谢安和王坦之心存担忧,始终拿不定主意,唯恐前门拒狼后门引虎,埋下更大隐患。

  被桓大司马记挂的九锡之礼,始载于《礼记》,乃是天子赏赐给诸侯和有功勋大臣的九种器物。包括舆服、武器、朱门等。

  追根溯源,加九锡代表天子对臣子的最高礼遇。

  问题在于,自汉以来,加九锡的人都过于“特殊”。

  王莽,曹操,司马昭。

  掰着指头数一数,王莽篡汉,建立新朝,逆臣的烙印明晃晃的顶在脑门;曹操生时没有登上九五,却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死后更被儿子追封;司马昭更不用说,篡位之心路人皆知。

  看看这三位,对比桓大司马,谢安王坦之不担心才怪。

  真如他的意,由天子下旨加九锡,不用多久,皇姓就会由“司马”改为“桓”,整个晋朝都将易主。

  怀揣担忧,死及桓温擅-权之举,谢安的脚步愈发沉重,每向前迈出一步,心便随之下沉半分。

  时也,命也。

  从八王之乱后,晋朝再回不到以往。元帝渡江,王与马共天下,更是定下皇权衰弱的基调。

  身为士族中的一员,谢安本该全力维护这块基石,保住既得利益并设法扩大。

  然而,看到朝廷如今的情形,想到北地传来的消息,谢安顿感愤懑,胸中似有一股-邪-火燃烧,几乎能将整个人吞噬殆尽。

  卯时末,天色大亮。

  雨势稍小,冰雹却落得更急,地上铺了一层冰粒,大者如鸽卵,晶莹剔透,能照出人脸,小者似米粒,落到地面便开始融化,迅速消失不见。

  文武到齐后,两名宦者推开殿门,数名乐者拨动琴瑟,奏起鼓音。

  乐声中,两名宦者舞蹈而出,停在御座前,伏身下跪。

  司马奕从侧门走进殿内,开始他登基以来的最后一次朝会。

  天子露面,乐声立停。

  群臣本该伏身行礼,分两侧落座。

  结果却是迥异往日。

  无论是队伍前的桓温郗愔,还是稍后的谢安王坦之,乃至王献之和谢玄,都是大睁双眼愣在当场。

  司马奕竟然未着衮冕,代之以白帢麻衣,腰间更束一条麻布带!

  此时此刻,他脸色微白,眼中不见半点醉意,分外清明。冰冷的目光扫视殿中,神情间带着陌生的威严,与之前判若两人。

  众人恍惚间忆起,五年前,司马奕初登皇位,宣布大赦天下时,正如眼前这般模样,清明、聪慧、锐利。

  可惜未过多久,这种锐利便被磨平。

  内有太后摄政,外有群臣执柄。

  司马奕被磨平了棱角,一日比一日迷茫,一日比一日消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