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7.第二百八十七章_桓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一日胜似一日。

  唐公洛很快得报,召麾下商议。

  众人面面相觑,少数隐隐现出激动,更多却是怀疑和不敢置信。

  “使君反秦,确言欲投建康。”一名参军神情凝重,开口道,“然此不过是权宜之计。建康不发兵,先与使君书信,后遣船队前来,莫非真要迎使君南行?”

  若弃城而走,天下人会如何看?

  此言一出,众人尽皆沉默,室内陷入一片死寂。

  唐公洛造反实出无奈,全因被逼到绝路,不反就只能等死。

  秦策纵容之下,唐氏全族被屠、祠堂被毁,死去的族人和房舍都被付之一炬,连收敛尸身都不可能。

  这样的大仇岂能不报?!

  自起兵之日,唐公洛就抱定死志,不惜散尽家财,更备好棺木。背后叮嘱家人,如事不可为,将他的尸身烧毁,不立坟冢。

  无能为亲族报仇,他无颜去见亲人,更无颜安枕于地下。

  战况的发展出乎预料,随着传言纷起,唐氏冤屈大白于天下,长安被千夫所指,秦策英明一落千丈。

  对比之下,唐公洛成为悲情英雄,并州、青州青壮纷纷来投,助其对抗平叛大军。

  战事异常激烈,很快陷入胶着。

  古有言,天时地利人和。

  唐公洛至少占了两样。

  加上并州和幽州先后举旗,叛军的规模不断壮大,有百姓为后盾,朝廷想要迅速剿灭,几乎成为不可能。

  随秦璟带兵南下,局势又变得不同。

  想到雁门太守送来的书信,唐公洛左右为难,很有些拿不定主意。

  究竟该不该相信,秦璟有意留他性命,而远来的南地商船就是他的生路?更让他为难的是,如果自己走了,跟随他的军队怎么办,青州百姓又该如何?

  并州叛将臣服,投入秦璟麾下,麾下和百姓自然可保。自己是造反的源头,长安岂会轻易放过。

  在秦璟带兵南下时,唐公洛就曾想过,待其兵临城下,就让忠仆带着自己的头出城,望能换得麾下和青州百姓性命。

  可是,事情的发展出乎预料。

  即便留侯再世,怕也料不到如此变化。

  “使君,王太守同使君有旧,又曾多次资助军粮,虽未公开反叛朝廷,却绝非助纣为虐之人。”一名幢主言道,“琅琊王英雄盖世,名震草原,亦非无信之人。”

  秦策登基之后大封诸子,秦璟受封琅琊王。

  幢主口称琅琊王,可见对秦璟心怀敬服。

  “如今形势,青州未必能挡住琅琊王大军。即使能够阻挡,死伤也将无算。”

  此言并非长他人志气。

  秦璟十四岁临战,斩下的敌将头颅数都数不过来。领兵攻下邺城、大破长安,率八千铁骑追袭残寇,平定漠南,善战之名传遍南北。

  青州能挡住冀州和兖州的大军,未必能挡住朔方来的铁骑。

  战事起来,受苦受难的依旧是百姓。

  想到这一点,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