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3.第三百零三章_桓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烤得酥脆的蝗虫送进嘴里,嚼了几下,几乎没尝到什么味道,就囫囵个的吞进腹中。

  有刺使带头,治所官员岂能落后。

  于是乎,甭管愿意不愿意,众人都要尝一尝蝗虫的味道。

  有人实在忍受不了,背过身去干呕;有人则是心生诧异,觉得味道还不错,伸出筷子又夹起一个。

  无论如何,有当地官员亲自示范,带头吃起蝗虫,幽州百姓终于相信,告示中不是虚言,蝗虫的确可食。

  纵然过不去心中那关,自己不吃,大量捕捉亦能换粮。

  蝗灾的消息传出,陆续有商队从南边赶来,如前次一样,以物易物。当地百姓捕到蝗虫,都可向商队市换粮食、海盐和布匹等。

  既有朝廷组织,又有市粮的途径,当地百姓纷纷行动起来,扑灭蝗虫的劲头十足。

  不出半月,商队带来的粮食就被一扫而空。

  “数日后会有粮食送来,诸位父老大可放心,无需着急。捕来的蝗虫可晒干磨粉,方法不难,市价比鲜货高上两成。”

  圣旨下得及时,治所方法得当,有将兵带头灭蝗,又有商队运来的粮食,幽州的灾情迅速得到缓解。

  知晓商队北上,此间有桓汉天子的授意,幽州百姓由不信到感念,赞颂之声不绝。

  王刺使很快察觉这种变化,却是无计可施。

  哪怕知晓情况不对,也无法强令百姓,更不能驱逐南地商队。如果一意孤行,甚至会引起民-乱。

  幽州灾情迅速缓解,貌似安稳下来。

  实际上,从刺使以下,州郡县官员都有预感,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借这次灾情,桓汉正在慢慢渗入北地,凭借手中的粮食争取民心。

  对方做得光明正大,当地官员无可奈何。

  拿人?

  以什么借口?

  对方市粮,不安好心?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眼见商队四处活动,传播桓容的仁厚之名,桓汉的仁政逐渐深入人心,当地官员始终无可奈何。

  说一千道一万,他们还要靠着南边的粮食救命。

  近年不是大旱就是飞蝗,幽州已经连续三年粮食歉收乃至绝收。边界又面临兵祸,长安必要先筹备军粮,未必有余力赈灾。

  真将南边的商队逐走,州内百姓要么拖家带口逃荒,要么就只能活活饿死。

  作个爱惜百姓的好官,还是坚持作个忠臣?

  刘刺使从不知道,自己会面对这样一个难题。

  无论当地官员怎么想,百姓对桓汉天子的好感不断攀升,民心所向,不是强硬的手段就可以拔-除。

  太元七年,七月

  长安递送国书,新帝欲同桓汉天子当面一会。

  国书送至长安,桓容本就准备巡狩,觉得并无不妥。

  朝廷上下则意见不同,有人表示赞同,有人坚决反对,甚至还想劝说桓容,秦帝真意如何,实在难以预料。陛下万乘之尊,绝不能轻易冒险,最好连巡狩都取消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