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九章 畏大于敬_仙朝纪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行征辟署吏,发号施令,比如敬弘道为太宰,实际就是国相,宰执。

  实际征辟的署吏,都是一些公卿子弟。

  “慢慢来吧,官制,因地因时而宜,我既不会因徇守旧,也不会标新立异,一切以务实为要。”苏照思忖道。

  而后又是看向陈韶,沉静的目光之中,隐隐有着几分期待,说道:“陈卿,袁逆自朝堂到地方,累积成势,附庸者众,孤近来反思其何以势大?当是查察不及所至……孤最近听说,秦之大国,有御史台,孤欲效仿,设御史台,制九条问事,以御史大夫掌风宪纲纪,司察百官,陈卿以为如何?”

  司寇既掌司法,也掌监察,嗯,这时代职掌就是这么混乱。

  所以,苏照才想着着手进行官制改革,并不是觉得三省六部制比六官制好听,而是六官制,机构臃肿,人浮与事,治事不够清晰,权责不明,行政效能低下。

  如果他要做个享乐之君,那毫无疑问,当个甩手掌柜,六位公卿各管一摊儿,他垂拱而治,不折腾那是最好的。

  但如果想要争霸天元,这令他头大的官制,就要先梳理一番,不说其他,拆分掉臃肿的六官之制,走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官制,才是正途。

  机构改革,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真的不是一句笑话。

  陈韶闻言默然,面上不由现出思索。

  秦国设御史台,他是知道的,只是御史台立下,无疑侵夺了司寇府的部分职权。

  古往今来,官僚最忌讳就是权柄削减,责任扩张。

  但这位法家门徒,当然也能看出这种分权的好处,而且从苏照的话语之中,隐隐察觉到了什么,不忧反喜。

  陈韶深深吸了一口气,道:“臣以为,司寇府刑狱之事繁忙,的确有监察不到之处,御史台设置,确有必要。”

  苏照闻言,心头欣然,陈韶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其实,今天他就是试探二位臣子的口风,如果君臣达成一致,就可在朝会上由其提议。

  有些事情,由臣子去说,会比他开口强很多。

  而且,御史大夫一职,如无意外,应是他为那位晏昌准备的,只是此人是否真有商韩申吴之才,还需考察一番。

  敬弘道在一旁老神在在,瞥了一眼面现疑惧的陈韶,苍老浑浊的目光之中现出一丝恍然。

  “自袁彬倒台,陈韶势力膨胀,而今君侯解其监察之权,显然是忌惮此人了。”

  无怪乎敬弘道如此想,袁彬势力被清除一空之后,苏国大司寇陈韶作为审理袁逆一案的主官,门前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可谓门庭若市。

  苏照沉声道:“老师,陈卿,先抽调一部分人,搭起御史台的架子来。”

  不同于,枢密院只是让陈韶写写章程架构,人事不由其插手,御史台毕竟是风宪部门,早期由二人填充一些人手,还是可以的。

  而后,敬弘道和陈韶二人告辞离去。

  目送二人离去,苏照不由重重叹了一口气。

  虽眼下已清除袁彬一党,但实际苏国百废待兴,内政、军事压在肩头,只觉千头万绪,无从下手。

  尤其一个小国,夹在周围大国夹缝之中,想要崛起,谈何容易?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