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二四节 茶变贵了_绛色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人、蒙古人,以及不知道最终是敌是友的西辽国。天竺值当远征吗?”

  “不值得。”韩绛很痛快的给了答案。

  钱浩便不理解了,为什么不值得还要出兵。

  韩绛解释道:“这事我讲了,可以让有限的人知道。锡兰岛有价值,是天竺洋的一颗明珠,在那里拥有了军港便可以控制整个天竺洋。而后在天竺有一小块地方作港口,真正的目标还是我们控制着海上丝路。”

  说完,韩绛将萨加马的海图扔给钱浩:“这图,就是海上丝路的图。依史册记载,海上丝路源自先秦,在汉时开始慢慢形成规模,到了魏晋之时开始大发展,事实上开始真正繁荣起来是唐时,我们要十倍,百倍超过唐时的繁荣,这条丝路带来的财富是海量的。”

  钱浩再问:“小的再斗胆问一句,主君用了海量一词,必是极多极多的。”

  韩绛点了点头:“一百年,纯流入咱们华夏的财富,折银可以高达三亿两白银,你认为这个数值算不算海量,我指的是纯流入,不是贸易量。”

  纯流入这个词钱浩懂。

  用韩绛的词,应该是贸易顺差。

  韩绛又说道:“这还不算在丝路沿途咱们控制的港口,这些港口是得到原料,输出货物的,这些港口的产值,也是一个海量的财富。最终,在这些港口挣到钱的人,会如何?”

  钱浩想了想:“回乡买地、建屋、修祠堂。”

  “恩。”

  韩绛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钱浩倒是跟着学了不少,立即问:“主君,那么可不可以理解为,咱们应该搞更多的钱,让所有的地方都用咱们的钱,以及咱们的银券。”

  “有前途。”韩绛哈哈一笑,确实没有错。

  钱浩说了一句韩绛的心里话。

  走海上丝路,让华夏钱行走天下,让壕横号的银券成为天下的硬通货。

  提到银券。

  这东西真的就是另类的纸币,加印的就是人为通涨,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这种通涨就会悄然出现。

  韩绛往淡马锡去的时候,晋宁军。

  晋宁军是一个城。

  城西二十里有一个镇子,这个镇子原本无名,现在有名,就叫黑马镇。

  与这个镇子不足三里相邻的就是西夏的镇子,黑茶镇。

  刘过此时就在这里。

  钱皓桁加印的银券至少有价值八十万贯的已经从这里流入了西夏。

  两个镇子都是石屋。

  两个镇子之间,却是草屋与草棚,一条街就是边界。

  刘过在两边转了转,就早上这一会功夫他已经亲眼看到三宗大规模的交易了。

  最大的一宗是麻布换羊。

  数以万计的羊与数以万匹的麻布交易。

  走累了。

  刘过来到西夏这边的一间饭馆:“来碗茶,再加一份饼加羊汤。”

  “好咧,这就来。”

  伙计高喊着往厨房报菜,刘过从口袋里取出自已的筷子,银的。他的护卫则在其他几个桌坐下,暗中保护刘过。

  这边茶还没上来,饭馆内就听到争吵声。

  “你们这黑店,这等粗茶也要三个钱一碗。”

  三个钱?

  刘过转过头,他五天前到这里的时候,茶还是两个钱一壶,这上涨的幅度达到了五成。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