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1章 解脱有三_道门大门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体提升一个小境界,虽说有众人都积累已久的因素,但这个难度可非同一般,这份人情大了去了。

  陈履安和云轶奇在得知后也是大出意料之外,十分惊喜,亲自找到了树大师表示感谢,大师只说这是紫金钵盂带来的福缘。

  口头道谢是远远不够的,如此厚意只能日后再报了。

  树大师送了这样一份大礼,陈履安和云轶奇作为师门长辈,也不能吝啬了,正好大家需要稳固提升起来的修为,说好三天之后出发前往广济寺,于是在这段时间内分头指点弟子们修炼。

  陈履安重点关注了华澜庭,他把华澜庭和风清隽叫到一起单独进行了指点。

  云轶奇和风火伦作为华澜庭的授业师父,想起他在和黄奕的对战中面对的危险更是后怕不已,两人商量后,决定由云轶奇出材料、风火伦出力气,为华澜庭打造一件防身利器。

  三天的时间一晃儿就过去了,出发前一天的晚上,万象门弟子按照佛道双修的陈履安的吩咐集中在了一起,继续聆听树大师讲授佛教有关的知识。

  艺不压身,兼听则明,向活佛请教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树大师今晚解答的是关于学佛的一些疑惑,他没有讲自己的体会,而是用了神域佛门中一位高僧大德宗翎法师开示众生时的内容。

  这位宗翎法师曾是一位将军,同时佛学深湛,后来才遁入空门,年轻时曾有一句名言:

  上马杀敌!下马学佛!

  宗翎法师认为:学佛是一件很有逻辑的事情。

  法师说人们礼佛的动机多种多样,有人听说信佛能治病,有人听说佛很厉害,可以保佑自己升官发财,有的在寺院感受到了久违的平安喜乐,有的说看了一句心灵鸡汤佛语很有感悟,还有的只是因为他想静静。

  但是当人们的需求短期内没有满足,或是遇到其他心灵替代品,很多人就放弃了。

  法师认为正确的动机,是建立在正确的逻辑和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比较世俗中贪官污吏的三观和佛教的三观,会发现二者都很理性,逻辑过程的本质都是要“离苦得乐”。

  唯一的不同,是它们所基于的世界观不同——佛教认为有轮回,而世俗之人认为没有。

  每个人都可能是“贪官污吏”,因为人的欲望无限。

  一个痛恨贪官的普通人,如果有一天也坐上同样的高位,面对同样的诱惑,大概率事件是他也会成为贪官。

  有意思的是,贪污腐化常被犯事者归结于外在的制度,他们认为自己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向内求”,根源不在制度,在自身的世界观。

  表面看,有些人不信佛或没有信仰是因为怕自由被限制,再往深处探究,是不相信有因果,觉得任性而为不会有“恶报”,持戒行善不会有“善报”。

  法师在讲法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