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21章 解脱有三_道门大门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同。

  一辆马车明明停在那里,佛说那是“空”的。

  继续分析下去,发现马车由马、车厢、轱辘、车辕、座子等等通过设计和加工组装而成,只有当这些“因缘”全部聚合在一起时,才在瞬间出现了一个名为“马车”的东西,所以说是“缘起”所成。

  通常人们会执着认为在一辆马车的使用周期内,确定存在着“这辆车”。但从缘起性空的角度来说,真实的场景是:

  组装前,那还只是部件一二三四五……不存在“这辆车”。

  组装后,在第一个刹那,由于各种缘起聚合形成了“新车”;第二个刹那,部分缘起变化,产生了“半新不旧车”;第三个刹那,变为“旧车”;然后变为“散架废旧车”。

  并不存在“这辆车”。

  马车被废弃后,会分解为部件六七八九十…….于是也不存在“这辆车”。

  如果继续分拆到肉眼不可见的尘埃层面,你会发现车早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个生灭无常的“极微”粒子。

  极微粒子如同跳动的琴弦,而万物只不过是琴弦弹奏出的音乐。

  弦以不同频率震动,就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存在各种极微粒子,而这些并非实有的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湮灭,在我们眼前呈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幻化的游戏。

  空间和物质是“虚幻不实”的,时间也是一样,时间只是一种错觉。用佛教的话说,时间是妄想所成,本无自性。

  时间的本质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实有和延续的,否则一个人根本不可能预见未来的事情,也不会有那么多解释不了的灵异事件发生。

  目前一些自然研究的观点,已经与佛教的宇宙观渐渐殊途同归。

  普遍的观点是论我们是否观察,谁去观察,外部都真实存在着独立的“客观世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转变。

  但是佛教认为,诸法因缘生,观察者的业力也是其中一个条件(缘起),即每个众生眼中的世界可以是不同的,并不存在所谓“客观世界”。

  例如,色盲看到的红色可能是灰色,疯子眼中的朋友脑袋就是个西瓜,狗觉得屎比其他什么都香。

  人们“看”到的,只是集成了外界波动、眼睛、神经、业力、妄念等诸种“缘起”,最终在心中形成的一个影像而已。

  只有当观察者及其观察方式确定之后,他眼中的景象才会确定。

  佛教认为,众生在轮回之中不可避免会遭受各种痛苦,尤其是恶道的众生,其痛苦之深重是难以想象的。佛教认为通过修行可获得三个层次的解脱。

  首先是终极解脱。

  因为那些痛苦和问题并不是真的存在,而是在一些条件(缘起)满足下显现出来的一场梦,其本质是“性空”的,连所谓的“我”也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