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9章 红尘后事_道门大门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的兴奋里正焦头烂额地忙着处理朝务之际,有兵部官员上殿急报北方蓝旗探马刚有紧急军情回传。

  事急从权,庆云帝命探马蓝旗直接上殿。

  探马进殿,高呼:“启禀圣上,大事不好。恒王朝趁我朝动乱,集结十余万大军南侵,边关副帅屠猛早被策反叛国投敌,他擒杀主帅佟国公后,开关落锁、里应外合放敌军入关,我守关军兵溃散。”

  “恒王朝大军现兵分三路,中路直插,两翼迂回,兵锋直指中平。”

  “其中中路军前部正印先锋官查查辉引三万轻骑疾进,一路或斩将破关或绕城而过,如今距中平已不足百里之遥,估计两日之内就会兵临城下。”

  庆云帝和众臣一听之下,惊出一身冷汗,如坠冰窟,这才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已料到周边不会安稳,不想坏消息来的如此之快。

  君臣急议对策,意见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逃。

  主战派认为,京师守备各营和平南大营五千军马合起来超过两万,可以固守中平待援,等各路勤王大军陆续赶到,当与恒王朝决一死战,一定胜负,速战速决,否则一旦其他三国加入围攻,形势更加被动。

  主逃派认为援军情况尚不明,据守中平开展决战风险太大,应该放弃都城和腹地,或者往南与北晏王的平南大营汇合,或者取近向东投奔南安郡王,以此两地之一为根据地,汇集大军后和恒王朝打一场持久战,再图反击。

  两派各抒己见争执不下,令庆云帝难以决断。

  这时又有探马来报,东部南安郡王得知中平叛乱后,令副帅率大部留守,自己亲领二万五千精兵日夜兼程赶赴中平勤王,前队人马预计两天内抵达,而北晏王的平南大营在大捷后也发兵五万,不日赶到。

  得此消息,庆云帝精神大振,当机立断,力排众议,决定死守中平,决战恒朝。

  君臣继续商议叛乱后的一系列待定事务,说到尾声之时,有清远侯府亲卫求见。

  宣上殿后,来人红着眼睛禀奏:“万岁,清远侯世子、平南大营都统岳嘉在府中刎颈身亡,留下一封书信转呈圣上。”

  庆云帝大惊,展信观看,脸色接连数变。

  岳嘉在信中向庆云帝详述了岳业发动叛乱前前后后的主要情由,最后写道: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

  臣家世受国恩,臣自当为国尽忠,不敢或忘。战场杀敌、挥师平叛皆乃份内之事。

  然臣违逆父命在先,致父身故在后,大悖孝道。

  君臣家国虽有先后轻重,臣有何面目苟活于世,况臣本为恒朝赵氏子嗣,亦无法继续侍君报国。

  此情此景,唯求一死。

  臣不敢以平南大捷和平叛之功邀赏,唯愿圣上善待岳家家眷和叛乱兵士。

  生无所恋,死无所怨。不如,归去。

  臣岳嘉泣血绝笔。

  庆云帝默然,原来如此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