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一五 洗脑_崇祯七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排的让住哪儿就住哪儿,哪里有什么挑选的余地,而且当时也不在乎这个。后来安稳下来,日子长了,这才感觉到好坏来。

  董官渠东边,是一片不大的丘陵地,说是丘陵,其实不过是七八个土包而已,每个大约有三四丈方圆,不过是六七尺高,坡度非常平缓,住的时间长了,根本就感觉不出来。

  这里,居住着第一保第九甲。十户人家,二十七口。

  都是流民出身。

  一片房子将这里覆盖,房子大部分都是土坯茅草木头建造的,很是简陋,而且还歪歪斜斜的,一看就知道应该是自己动手盖的,而不是请的乡间做这等营生的泥瓦匠。不单单是这时候,一直绵延到后世,几百年之后,这片土地上的村子里,还是会有这么一群人,平时也下地干活儿,却又一手盖房子的手艺。农闲时候,就出去赚点儿外快,因着这技能,总比别人活得舒服一些。

  一行人从南城门的方向向这边走来,绕过畜牧养殖场,来到了自己这片房子前头。这是一行二十来人,其中差不多是男女各半的样子,从十七八到三十七八的都有,但是鲜少有四十以上的。里面还有五六个半大孩子,基本上都是男孩儿。

  不像是传统的中国农村家庭,磐石堡治下这些昔日流民的家庭人数相对来说较少,基本上在一户二三人的居多,四个的就很少见了,一户一人的光棍儿倒是不少。盖因一大家子逃难的时候,最后能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家里作为主要劳动力的青年男女,而老人和孩子,则很难熬过去。老人是身体不行,至于孩子——国人讲究孝道,自然不能吃父母,反而是崇尚割自己的肉给自己父母吃。若是饿极了,那自然就是开始吃孩子。吃自己的舍不得,只得互相换着吃,可是说到底,终归是杀了,吃了。男孩儿是要传宗接代的,舍不得吃,女孩儿就没了这顾忌,而且女孩儿相对来说肉细嫩一些,更好吃。

  所以现在剩下的半大孩子和小孩儿,基本上都是男的。

  至于从十里铺迁过来的那些军户,则是不在此列之中,他们一个个都是拖家带口的,一大家子人。

  不过流民们的身体是没什么毛病的,相反,但凡能活下来的,都是身体健康,底子好的。有磐石堡这样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吃得饱,穿的暖,睡的香,日子有指望,在过几年,定然就是人口翻番。

  这群人几乎都是一样的打扮,上面穿着灰黑色的大棉袄,下面穿着灰黑色的棉裤,下面穿着灰黑色的棉鞋,看上去就像是这冬日即将到来的晦暗夜色一般。女的则是统一的青色调,身上的棉袄臃肿肥大,显不出身段儿来,但是这在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中,却代表了绝对的暖意和活下去的保障。干了一天的活儿,他们无论男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