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零八 选兵_崇祯七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兵,挨牌手。

  明朝用的挨牌,高约五尺,宽一尺五寸,基本上都是用白杨,轻松,桐这等轻而坚硬的木料制成。上头比下略小四五分,表面蒙了一层生牛皮,这牛皮是那牛刚杀死之后,热腾腾还带着血的牛皮直接蒙上去的。等到牛皮逐渐冷却变得干硬收缩,便是紧紧的裹在了盾牌的表面,再无一丝松动。到了那时候,便是竭力去撕扯,也是根本撕不下来。

  这样的一副挨牌几乎和一个壮年男子的身板儿差不多宽大,就算董策手中这些都是用白杨木打造的,重量也是达到了十三斤,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十五斤半。而圆牌的重量,不过是九斤而已。

  挨牌手除了挨牌为护具,还配备腰刀为近身攻击与自卫武器。戚家军是配备仿倭刀,但在北方练兵时,却改造明制式军刀的腰刀给圆牌手及其它需要配赋的相关官兵,原因也许是同时要打造大量的仿倭刀给十万北方军使用这也太工程浩大了点,于是以原有的官方腰刀样式小改造一番便发放。

  腰刀长三尺二寸,柄长三寸,重一斤十两也就是后世的两斤。

  作为挨牌手,要抗下对方的进攻,要使得动沉重高大的挨牌,因此必须要身高体壮,力量足,吨位重。至于灵活性,由于挨牌不比圆牌小而轻灵,因此灵活性的要求就可以低一些。

  第三兵,第四兵,狼筅手。

  狼筅,在兵书的配图上,就像是一棵小树一样,说白了,就是一杆大毛竹。这大毛竹砍下来之后,四旁的附枝都没有砍掉,节节枒杈,在柄上至少保留有三至四层枝体的,每一层都是有三到四支枝桠枪。修整完毕枝体之后,再涂上桐油加固。

  狼筅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时直接使用削尖的竹枪,另一种是不用竹的枝体,而是在尖端安上了特制的铁枝。现在董策手下这些狼筅,就是后面安有铁枝的这种。这种安有铁枝的狼筅,前端锋刃部分不易被敌人的兵器削断,因此具有很好的御敌效果。攻击时,不仅能用前端的锋刃进行刺杀,还可以用铁制扎伤、捕获敌人。

  大狼筅粗可二寸,也就是说直径达到了六点四公分,长一丈五六尺,也就是长度达到了五米左右。狼筅整个体型非常的庞大,人用时遮蔽全身,刀枪丛刺,必不能入,故人胆自大,用为前列,乃南方杀倭利器,往日浙江等处兵士,未练无胆,执之临敌,每每弃之,反以截阻我兵马,几乎弃而不用。比因练兵既成,硬反人言,必以为前列,遂百战全胜,恃此为第一。今用之以拒敌马,尤为可用,用法别见。狼筅一直以来即是戚家军布阵鸳鸯阵时的主力冷兵器,原是农家自卫用的民间兵器之一,戚继光发觉此种兵器能有效的抵消倭刀的劈砍威力而加以运用。也因为此兵器相当长,至少在五米左右的长度,当然也能有效的抗击骑兵冲击的优势,于是在北方也编组在各营中作为冷兵器部份的主要军械。老毛竹制成再安上铁枝的狼筅重量达到了十斤,也是非常之可观,因此狼筅手首要的要求就是力气够大,而同时狼筅的体型太大了些,所以使用狼筅,还得手长脚长才能操作自如。同时狼筅作为攻守兼备的武器,使用者需要一定的灵活性。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崇祯七年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