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一三 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_崇祯七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精致的厅堂俱被拆毁。午后众人稍稍散去,至未、申时分复集,欲起火烧房,适逢雷雨,百姓恐放火被雨浇灭而无效,于是暂停。

  次日,百姓仍拥挤向前,加上从上海、青浦、金山等处赶来的人,人数更多。十六日酉时,两童子登屋,便捷如猿,以两卷油芦席点火,著其门面房。是夜西北风微微,火尚漫缓,约烧至茶厅,火稍烈,而风比前加大,延及大厅,火趁风威,回环缭绕,无不炽焰。可怜董家一时“四宅焚如,家资若扫”,数百间画栋雕梁、朱栏曲槛的园亭台榭尽被付之一焰,大火彻夜不止。

  十九日,乱民将董其昌建在白龙潭的书园楼居焚毁,还把董其昌手书“抱珠阁”三字的匾额沉在河里,名曰:“董其昌直沉水底矣。”坐化庵正殿上有一块横书“大雄宝殿”的大匾,落款“董其昌书”,纷纷用砖砸去,慌得和尚们自己爬上去拆下来。董其昌惶惶然避难于苏州、镇江、丹阳、吴兴等地,直到半年后事件才平息下来。

  董其昌是什么官儿?最高的时候当到南京礼部尚书,这可是堂堂的正二品大员,乃是整个大明朝除了皇帝,内阁首辅次辅三辅这几位之外,整个统治体系的最高层。

  但就是这么堂堂一位致仕的正二品大员,府邸给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人也吓得不敢回去了。

  这等行径,说不上早饭,但也是极其恶劣了。

  那最后是怎么处置的呢?

  案件最终由苏州、常州、镇江三府会审,认为董家被抄事件初起因于士人,最终以百姓闹大而结束,故惩罚的原则是既严于民,也不能宽于士。

  最后决定:生员陆兆芳仍加黜革;参与讲事、传札、协投冤揭的生员十三人分别杖革、杖降、杖惩;骚乱现场的百姓带头人物金留、王昇等处斩;乘火打劫的棍徒无赖、打行班头一条龙胡龙、地扁蛇朱观等皆予以严惩;范启宋父死于非命,门庭遭辱,与家人情俱可原;董其昌宅第被焚,无可追究,被抢家资,法当追还,但已无可能;董祖常房屋被焚抢,暂免深究。

  就这么完了?对,就这么完了!

  堂堂一个正二品大员府邸被烧,家产被抢光,就这么完了。

  虽说也杀了几个人,但跟这件事情的严重性相比,根本是不值一提,无关紧要!

  尤其值得玩味儿的一点是,被杀的人里头,一个读书人都没有。死的都是谁?地痞流氓,还有就是平民老百姓。

  上面这些说辞,关于这件事儿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的一清二楚,看似是毫无破绽,但实则,却是少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因。

  为何是董家,而不是别的家?

  说句实在话,在这个时代,这些享有种种特权的官宦人家,哪个不是横行霸道?就算是老子清廉谦和,他的子孙也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