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三章 大人误会了_武装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还是装备火枪二十万支,火炮两百四十门,其中还包括七八十门红衣大炮的这种规模的十万破虏军。

  朝廷的军队没有那一支军队的武器装备能和破虏军媲美,而且即便没有克扣军饷,普通明军的军饷也没有破虏军的军饷高,一万破虏军的军费至少能比得上三万普通明军的军费。

  五百万两银子能养十万破虏军,就能养得起三十万普通明军,这还不算每年高达五十万两的武器装备。

  可事实上,别说五十万两了,辽东的文武每年能投入五万两用于装备的更新,大明的天子们都该庆幸手下的臣子总算还能办点事。

  而且辽东的总兵力别说三十万了,连二十万都没有,最多只有十二三万人。

  崇祯十三年,明清松锦大战的时候,洪承畴把宣大、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总兵曹变蛟,总兵白广恩五个非辽东地区的总兵也调到了松锦地区,明军的总兵力也才十三万人,而这五位总兵名下的部队全部加起来,不会少于八万人。

  虽然现在才是崇祯五年,从崇祯五年到崇祯十三四年,辽东的军队肯定会有所损失,但是就算他们损失了八万人,崇祯五年之前,辽东地区明军总兵力也就十二三万人。

  就这么点人,每年领着这五百万两的军费,遇到战事的时候,甚至会突破八百万两。

  而早些年在熊延弼担任经略的时候,就上疏称:辽东虽然粮饷富裕,但是士兵却穿不起衣服,只能裸体穿盔甲。同年又上疏称:乃兵部所调援兵俱是纸上虚数,十无二三到辽阳者。

  每年数万百两军费,十几万士兵,就算是按照破虏军的标准,十年累计下来,火炮的数量可以多达三千门,火枪的数量可以高达两百万支,辽东的士兵,就算打完一仗就扔掉一支火枪,库存的火枪也用不完。可事实却是,士兵穷的连衣服都穿不起。

  那几百万两军饷去哪里了呢,辽东的武将贪墨克扣军饷自然是不用说了,但是光凭武将是无法贪墨数万百两军饷的,这中间肯定是少不了文官从中配合。

  而且还必须要有一定分量的文官,比如辽东巡抚,辽东经略,还有中央的部阁级别的官员,这样一来,每年几百万两营不但不多,反而还有些不够分了。

  也就是熊廷弼这个老实人,担任辽东经略之后才会把辽东的贪污腐败的事情告发到中央内阁去,结果辽东的军费依旧每年数百万两向户部领,熊廷弼就悲剧了,自己被传首九边,儿子自杀身亡。

  更可悲的是,明明是巡抚王化贞故意送给建奴送人头,把六万守军打成了五千,才导致广宁失守,连累熊廷弼别朝廷处死,最后却把熊廷弼的死这个屎盆子扣在魏忠贤的头上,而且罪魁祸首王化贞反倒是活了下来,

  关键时候东林党的作用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