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章 粮价引发的深思_武装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月两万石的大客户,他可不敢得罪,万一放弃自己,选择和其他粮行合作,那就悲剧了。

  “价格方面,李掌柜的尽管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嘛!而且除了粮食,布匹,铁料什么我都需要,这些也都可以交给李掌柜的代购。”方云淡淡地说道。

  听到方云这么说,李三的表情不仅没有放松而且更加谨慎起来,方云的话语虽然客气,但是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如果价格不能让方云满意,那肯定是没戏了。

  至于代购布匹、铁料什么的,看方云的说话的语气,就知道不会要太多,李三的兴趣自然也不大。

  思量了一小会儿,李三开始报价:“大米五钱银子一石,麦米三钱银子一石,粟米两钱银子一石,方公子觉得怎么样。”

  尽管方云一直都知道南北粮价差异大,但是当真的听到的时候,方云还是有些心惊啊。

  大米在北方的价格在普遍达到了一两银子一石,在京城更高,二两一石都很少见,粟米在登莱也要五钱银子一石,如果卖到粮食紧缺的东江镇,更是接近一两银子一石

  这么大的粮价差异,对南北双方的农民来说,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自从张居正的一鞭法实行之后,朝廷税收都是折银方式收取,也就说朝廷直接收钱的,这比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无疑是要先进了很多,但是前提是政府要有很强的管控能力。

  可惜自张居正死了之后,大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治世之能臣了,一鞭法成为了狡诈之徒用来牟利的手段之一。

  每当到了缴纳赋税之时,粮食商人就利用手中庞大的资产开始操纵市场打压粮价,使得粮价远低于正常水平。

  而被粮食商人买通了官员为了配合商人,催逼着老百姓尽快交税,农民没办法,只能低价贱卖粮食,换成白银交税,于是每年纳税期粮食价格都会疯狂的下降。

  如万历四年(1576),山东汶上县税收时,小麦价格从原来的每石五钱两分银子银下降到三钱,而大麦由每石四钱两白银下降到了二钱五分银子。

  交税期一过,还要经过几个月的消耗期,等农民自家的粮食吃的差不多了,世面粮价就开始迅上涨,老百姓为了活下去,也不得不购买这些高价的粮食,这也是为什么种田的人反而吃不起粮食的原因。

  北方的老百姓就更惨了,北方的粮食产量本来就低,对粮食的需求量更大,每年都需要从南方运来大量的粮食,才能缓解北方的粮食危机。

  由于南北粮价差距巨大,他们买一石粮食最多能的三钱银子,买一石粮食却要花七八钱的银子,日子当然是越过越困难了。

  而且受损的不仅是农民,还有朝廷。

  按照每石粮食在北方九钱银子、在南方三钱银子计算,在南方,一个农民交纳一百石的粮食税收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