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1章 皇帝仁慈,相公狠辣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盼,当看到点点白帆,居然有人哭泣了。

  没错,赵祯送给王家的就是船只!

  一共十艘海船,最小的约合后世300吨左右,最大的一艘有800吨。

  这十艘船只都来自密州,也就是三伯王良瑾昔日经商的地方。

  密州的位置大约在青岛附近,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商贸繁荣,各地商人不计其数。只是由于走私猖獗,加上辽国的原因,密州市舶司时而松懈,时而严格,起起落落,波动非常大。

  近几年因为西夏崛起,西北压力巨大,物资紧缺,价格飞涨,为了防止物资外流,密州的管理空前严格,弄得好些海船都没了用武之地,只能停靠在码头,忍受风吹日晒。

  王宁安利用两个月一次向赵祯汇报的机会,仔细介绍了对新城的构想,他只想得到许可就行。

  哪知道赵祯一连看了三遍,把关键的东西都刻在了脑子里。

  “灾民的希望在新城,新城的希望在捕鲸!”赵祯睿智地洞察了要害,他感叹道:“朕躬德薄,无力救济子民,可是朕也不能袖手旁观,捕鲸需要船只,需要床子弩,陈伴伴,你去想办法,把宫中名下的船只拨给王家,再给贾昌朝一道命令,让他拿出二十架床子弩给王家……还有,王家不是希望有一座弓弩作坊吗?朕答应他们,朕还答应他们增加一座军械作坊。告诉王良璟,替朕好好保护灾民,不许有闪失。”

  船只到了,王良瑾跑到船上,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乐得巴掌拍不到一起。

  “宁安,至少八成新,这船可真结实,也够大。”王良瑾拉着王宁安到了甲板上面,踌躇满志道:“看见没有,前后各装一架床子弩,这么大的船只,能一次装两头长须鲸。宁安,我准备在船舱里面,就初步分割鲸肉,提炼鲸油……”

  说起来上次出海,也算是王良瑾幸运,他们没走多远,就碰到了鲸鱼,而且大块头儿还没有防备,他们轻松带回了两头鲸鱼。

  以后经常出海,运气就不会一直这么好。而且鲸鱼也会学聪明的,他们必须出海的时间更长,航行的海域更远,同时危险也更大。在新城规划船厂,就是为了这个做准备。谁知道赵祯直接送来了十艘大船,让王宁安的计划大大提前。

  经过十天的赶工,床子弩装好了,三伯也招募到足够的水手,带着所有人的期待和祝福,他们再度杨帆出海,追踪鲸鱼群去。

  ……

  同样是救灾,和沧州这边成果斐然形成鲜明对比,夏竦实在是乏善可陈。

  相比之下,夏相公更关心六塔河,只要修通了六塔河,把黄河水引回故道,重新恢复天险,保护京师,他就是拯救大宋的功臣,至于那些想掀翻自己,取而代之的后辈,做春秋大梦去吧!

  老夫也是你们能算计的!

  随着六塔河工程的快速推进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