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二策_勒胡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吏,不当由裴文约执掌其事也。”

  祖约是有备而来,所言二策,全都出乎祖纳的意料之外,发他从前所未想。祖士言沉吟少顷,不禁问道:“如此,即可防微杜渐么?”

  祖约点头说是,随即解释道:“裴文约名为留台关中,其实等若裂土分茅,若使其徐徐积聚,或许将会成为朝廷腹心之患,亦未可知。即便不虑其已生操、莽之心,也要防其成就操、莽之势——既为友朋,岂忍将来生出祸端,甚至于裴、祖必须分裂、交锋啊?

  “则若召其还朝,再无裂土之虞,且有群臣监护、制约,或可遏阻其势之生。且如阿兄所言,大司马三军甚强,则若裴文约还洛,三军半数留关中为外军,半数入洛为中军,俱在朝廷掌控之中,或免生乱也。”

  祖约又沉吟少顷,突然间问道:“士少,在卿看来,大司马因何不肯奉天子还洛,而特要行台关中啊?”

  对于裴该为什么留台关中,朝野上下存在着多种揣测,最常见是往好的一方面想:因为胡寇主力在平阳、河东,直接威胁关中,则若不使重臣镇守关西,极易遭受胡寇侵扰,倘若雍州有失,河南就会陷入两面受敌的窘境了……

  当然也有特意往阴暗里琢磨的,说裴该是为了割据关中,称王称霸。对于这种论调,最强有力的反击就是:“汝以大司马为袁本初乎?然而刘伯安何在啊?”

  想那汉末之时,献帝刘协为李傕、郭汜等关西军头所挟,而关东诸侯,自讨董后便无一兵一卒西进,光顾着自家一亩三分地,没人再把皇帝放在心上。其后献帝逃出长安,落难洛阳,召会关东诸侯来救,结果伸出援手的只有一个曹操,一个张杨。当时雄踞河北,势力最大的袁绍袁本初动也不动,意在割据,毫无奉迎天子之意。

  袁绍最初的谋算,是拥戴宗室、幽州牧刘虞刘伯安登基,做自己的傀儡,但却被刘虞严辞拒绝了。倘若裴该也是袁绍一般考量,那他能够拥戴谁?他应该留台后就去讨好司马保啊,又岂能应朝命而反讨司马保呢?再者说了,袁绍要拥戴刘虞,是因为刘协不在手中,裴该可是一度捏着天子哪,又何必再还之于洛阳?

  而且汉末之时,等曹操将献帝迎至许昌,袁绍不也反悔了吗?不是伸手问曹操讨要献帝吗?复因不得,发兵南下与曹操在官渡争雄……

  自从曹孟德“奉天子以讨不臣”以来,手捏皇帝,就成为绝大多数士人所认定的擅权的唯一途径。那么裴该不把天子留在身边,不操控天子,就不能怀疑他有什么野心吧。割据关中,岂如拥戴天子而操弄天下来得风光啊?裴大司马何必取此下策?

  除非你硬要把裴该想得太短视、太无谋,那我也无可反驳。

  对此,祖纳本人是比较倾向前一种说法的,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