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五章车间众生相_科技王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培训时,那些标准示范件,而是真正的机械零部件,有设计图,有工装图,每一个指标都详详细细地列了出来。

  工件也很复杂,如果是以前的他,是绝对不敢动手加工的,即便是试一下都没有勇气。

  但在数控车床的帮助下,只要他将每一个工件加工过程,拆分为不同的工序,然后通过函数计算,再选用正确的刀具,做好测量工作,复杂的工件加工起来其实也不难。

  不过由于工序多达十余道,甚至几十道,频频换刀也是在所难免。

  邹永东在完成这一阶段工序后,停车,取下夹持好的刀具,然后根据后续工序要求,选择了另外四把刀具。重新加持刀具的过程他非常仔细,反复对比、测量,全神贯注,丝毫不敢有一点松懈。

  机械加工的精确度为什么不高,机床本身加工精度、震颤、变形固然是主要原因。长工序中,一个工件多次搬动,更换车床、刀具,也是造成精度下降的直接原因。

  任何一个工序,只要出一点错,在预留余量不足的情况,就可能造成该工件报废,前期工序尽都化为乌有。

  数控车床的加工精度,其实不见得比手动高多少。同样精度不算很高的机床,在有经验的老师傅手中,通常能够加工出超出本身精度的高精密零件。

  然而由于数控机床的整个加工行程都在控制系统指挥下进行,不会像人工一样,会有手抖、误操作等情况出现,保证了加工过程的稳定。每进一丝、退一丝,都在步进电机控制下精确实现,绝不会像人工一样出现视觉误判。只要程序输入正确,如果不发生电路故障等突发状况,那它的加工过程就绝对不会犯错。

  举例来说,同样一台机床,正常精度是五十微米。一个六级工可能用它加工出四十微米的零件,一位七级工用它能加工出三十五微米的零件,一位八级工则有可能把精度提升到二十微米,然后再通过手工打磨,将其精度提升到一微米!

  但他们的加工过程会很漫长。

  六级工可能一整天才能加工完这个精密部件,七级工则需要十几天、乃至一个月。至于精度达到一微米级别的超精密部件,哪怕是八级工,可能也要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能加工完成。

  邹永东控制的这台,由关飞亲自改造的数控机床,本身平均精度在二十一二微米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其他因素,按照同一个控制程序运行,这台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就只有二十一二微米:不会再高多少,但也不会再低多少,误差不超过两微米!

  至于加工所需的时间,也就几分钟而已!

  而且不是这一个部件耗时几分钟,同样工序的同样零件,每一个放上去,都只需要几分钟就加工完毕,精度一致。

  这就是数控机床的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