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1章 天花,天谴 第三更_奸雄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了马路和人行道,行人在道路两边,用青石板垫高的人行道上走。中间宽阔的马路上,则是车马如梭。来来往往,也是一种奇特的风景线。马路上偶尔有背插令旗,马脖子上挂着响铃的塘马通过。铃声响起,马路上指挥交通、维持秩序的巡路监察(就是交通警察)。就会挥动旗帜,吹响哨子,大声喝令其他车辆、马匹避让。谁都知道。这是陆军邮传局的塘马急报——大明帝国没有如大宋一样去建立遍布全国的馆驿体系。不过却建立了一个单纯用来通信的陆军邮传局,既用来传递政令军报。也可以投递民间书信(当然是收费的)。而这种背插令旗,一路响铃的塘马。就是所谓的“六百里加急”,传递的都是紧急军情、灾情和军政命令。

  如今中土虽然大致上太平了,可是四方不平啊!南方的大战正在进行当中。爪哇岛和占城国才打完,现在又传出了征天竺和征高棉的消息。

  而大明的东面,日本国也在打什么“天道圣战”,一国二分,已经打了好几年了。

  不过最悬的还是西边,据说大蒙古国有了复兴的迹象,什么伊利汗、金帐汗的,都被忽必烈降伏了。蒙古俨然又是大明西北巨患了。

  看到六百里加急的塘马飞奔着向大明宫方向而去,路上的行人纷纷停下脚步,侧目而望,表情却是各异。有人兴奋——战争意味着建功立业,意味着机会!有人担忧——战争总是让人担心的事儿。

  当然,还有人幸灾乐祸。

  “还穷兵黩武么!”一个身穿破烂儒服,面有菜色的年轻人望着远去的骑士,狠狠骂了一句台州话。惹得他身边的一个上了些年纪的儒生连忙一拉他的衣袖,开口也是浙音,“升之,这里是北京的大街上……”

  被人唤作“升之”的正是刘升。他现在也混出头了!几个信奉大同思想的儒生找到了他,把他从开封十字河口的工地带到了北京城。还让他入了一所“预科书院”,就是预备考“大学”的书院。

  现在大明国的教育体系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类似于后世小学、中学(暂时用不着高中)和大学的标准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教育体系正在行成。

  而这个体系并不是从小学开始建设,先小学,后中学,再大学的。而是倒过来,先大学,再中学,最后到小学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眼下是13世纪,陈德兴可没有地方去请外教,只能先培养一些名不副实的大学生(天道书院毕业生)。然后再用他们去教育中学生、小学生和其他大学生,同时再支持一些比较杰出的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以便逐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大明大学教育的难度。

  而且,没有了科举制度之后。华夏的读书人很快就意识到,考大学和考小吏还有当天道教道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