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章 只要有人送_羊皮换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准备把厄法寺当银行经营,那银行里的钱自然不能让它在库里干存着,而是要流动起来。

  要说在古代钱生钱最快,那肯定是放高利贷。然而池砾虽然不是什么好人,放高利贷这种缺德的事,他还是做不出来的。所以就搞了个“小额贷款”,面向中小商贩群体投放。

  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不得不谈谈雍朝的社会现状。

  整体来说,雍朝前无古人的繁盛。历朝历代不断完善的陆路网和运河水系,使交通便利,大大的促进了贸易,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让粮食储备越来越充足。

  在这种背景下,自然而然的滋生了商业的温床,以至于商业空前繁荣起来,资本主义悄悄萌芽。

  雍朝已经发展出了繁荣的城市经济,比如雍京,不设宵禁,临街开市,昼夜不息,几乎和现在的大都市没什么两样,商业已经成了雍朝的经济支柱。

  但是在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这种经济发展趋势,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大地主、大商人、官员联合在一起,会把更多的财富垄断在自己手中,而古代对这方面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制约措施,平民百姓面对这种庞大集团的倾轧,只会越来越多的交出自己手中的筹码。

  最要命的一点是,朝廷还不抑制土地兼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从经济上来讲,这促进了经济流通,也有利于让田地整合在一起,效益最大化。

  但受益最多的永远是那些官员、大商、大地主,普通百姓到最后连手里的地都渐渐没了。

  于是他们只能租地主老爷家的地,一边给朝廷交税,一边给地主交租。

  而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那些聚拢了大部分财富的人,不会想着见好就收,而是继续鲸吞,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想方设法藏税。

  于是明明经济越来越繁荣,朝廷却收不上钱来。朝廷没钱,就只能加征赋税。加了上层人还是有办法藏,到头来只能层层向下盘剥。

  这种情况下,谁还乐意死种那一亩三分地,一年到头勉强混个温饱。

  但做生意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贫苦百姓手里的筹码本来就越来越少,他们又怎么敢轻易去赌。

  池砾提供的小额贷款,就是面向这些想试而不敢试的群体。

  每次发放的数额都不多,像苗娘子面铺的50两,已经算多的了,那个矮胖子纯粹是超前的思路打动了他,才破例多发放了一些。

  而这些人自然也不敢多借,毕竟千言万语,都抵不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贷”这个字的天然恐惧。

  他妈来古代只是玩,没有压力,才能毫无顾忌的当街开店,亏了也无所谓,古代本土的人可没这么潇洒。

  所以这些找上门来的人,要不是想买几头驴去外地进货倒卖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