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64章 三经新注_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都给他投稿提供资料,只求能在书中列名。

  王世贞在太仓守孝,都有很多读书人也就住在太仓,等他守孝结束。

  只可惜王世贞三年守孝期还没有满,不可能出来做事的。

  徐渭说道:“属下有一个好友,当年也都在胡部堂手下效力过。”

  苏泽迫不及待的问道:“是哪位贤才?”

  徐渭说道:“句章山人沈明臣,他现在正在随着胡公在浙江修水利呢。”

  苏泽眼睛一亮,沈明臣号称明代三大布衣诗人,非常高产,一生作诗七千余首。

  不过他虽然高产,但是质量不高,而且多是贺答之类的应制诗,在大明朝诗已经不是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了,所以沈明臣的诗词造诣也就这样。

  但是沈明臣有一个侄子,那是晚明历史上绕不开的人物,万历年内阁首辅沈一贯。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沈一贯领导的浙党和东林党在万历晚年激斗,拉开了明末党争的序幕。

  如今沈一贯也已经三十多岁了,已经中了浙江乡试举人,不过他现在没机会去参加隆庆年的贡试了。

  苏泽说道:“沈明臣可以,我听说他有一个侄子沈一贯,也颇有文名,就让沈一贯陪着他叔父去京师吧。”

  徐渭惊讶的看着苏泽,世人都说大都督目光如炬,是识人用人的天才。

  作为沈明臣的好友,徐渭自然知道沈一贯的才能。

  可就这么一个中了乡试的年轻人,苏泽竟然也能知道。

  徐渭立刻说道:“我这就给沈明臣写信。”

  苏泽又问道:“胡公的水利修的怎么样了?”

  胡公就是胡宗宪了,徐渭的老东主了。

  胡宗宪虽然出仕东南,但是心中还念着明廷,所以给苏泽献策要在浙江治水。

  苏泽虽然知道他的想法,但还是给了他非常大的支持,让他在浙江治水。

  徐渭笑着说道:“胡公已经重修了五代钱镠修建的海塘,加固了钱塘海口的塘坝,今年潮汛就没有发生海水倒灌的灾害。”

  杭州的水患主要就是钱塘江口的大潮,在如今这是一种万人围观甚至要电视直播的自然奇观,但是在古代这就是巨大的灾难。

  五代时期,吴越国主钱镠在江口修建了防潮坝,但是在长达几十年的倭乱中,防潮坝不仅仅没有时间修葺,还因为战事屡遭破坏。

  当年改稻为桑的时候又发暴雨,钱塘海水倒灌又淹没了不少良田。

  胡宗宪在浙江抗倭的时候就驻节在杭州,所以他第一件事就是重修杭州的防潮坝。

  徐渭虽然在南京,但是一直和胡宗宪私交很好,一直保持通信往来。

  他说道:“这一次胡公修的这快,还是因为用上了最新的材料。”

  “什么材料?”

  徐渭笑着说道:“大都督不是写在天工开物中的嘛?水泥。”

  “胡公发现水泥是绝佳的挡浪堤的材料,胡公用铁条为基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