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章 治本经_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太差。

  所以在科举考试这件事上,也有点像是高考选修,因为选修物理化学的可能要和选修地理生物的一起比综合比分,所以在选修本经这件事上需要非常慎重。

  陈朝源叹息说道:“咱们南平县修《易经》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延平书院的那位山长就是《易学》大儒,我当时贪图《易经》的字数少,抄读便宜些,如今悔之晚矣啊。”

  众人纷纷沉默了,大家都是寒门子弟,当然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易经》。

  朱熹为《易经》、《尚书》和《诗经》都做了注疏,就是说这三经是有官方意识形态的标准答案的。

  《春秋》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礼记》用古注疏,这其中有和官方意识形态相悖的地方,没有名师指导师没办法入门的,寒门弟子一般都不选。

  而《易经》字数少,这年头无论是买书还是抄书,对于寒门子弟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所以像陈朝源这样选修《易经》的寒门读书人是最多的。

  因为选修的人多,所以《易经》在科举考试中格外的卷,考的题目也越来越偏越来越难。

  陈朝源四书学的已经不错了,每次都是在这《易经》的考题上丢分。

  “那以陈兄之见,应该治那本经?”

  陈朝源说道:“《诗经》!”

  看到其他二人也点头,苏泽问道:“这是为何?”

  “《诗经》有朱子集传可以自学,治《诗经》的南平读书人要比《易经》少一些,竞争也没那么激烈。”

  苏泽问道:“请问陈兄,这南平县内治哪本经的人最少啊?”

  陈朝源低着头说道:“那自然是《春秋》了。”

  “这《春秋》微言大义,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实在太多了,卷帙浩繁,普通读书人根本读不起,更不要说其中精妙之处,也不是没有名师指导的人能学的。”

  果然如此,这也和苏泽想的差不多。

  看起来公平的科举考试,其中也藏着不公平。

  就不说科举作弊这种场外因素,名师指导的和自学的就差距极大。

  选修五经的时候看起来寒门士子有选择,实际上能自学的也就《易经》和《诗经》,这赛道都卷的不得了。

  但是那些富家子弟,则可以延请名师,选修寒门士子不敢治的《春秋》《尚书》《礼记》,这就要比寒门子弟更容易考上。

  苏泽知道陈朝源是为了自己好,不过他可是有系统的人,到底治什么本经,苏泽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他还是说道:“多谢陈兄指点,让苏某少走了弯路。”

  陈朝源说道:“苏兄天纵奇才,能破知县老爷的精妙题目,只要好好治几年经,必定能考上秀才。”

  熊岳和林清材也纷纷点头。

  他们也不是看不起苏泽,要学通一门经义,怎么也要几年的功夫,苏泽还没有治本经,说他几年能考上秀才已经是夸奖他了。

  苏泽看了看自己科举Lv3,105/300,只要坚持这个进度读书,明年县试前肯定能肝到Lv5。

  说完了科举,四人又开始讨论起当下流行的学术来。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