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五一章 食物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全断绝外界物质与能量供给的情况下,长期维持掩蔽所中几十名雇员的生活。

  这些设施,原则上是为掩蔽所而服务,但在一切通过网络、智能化系统控制的情况下,要收归己用,对方然来说也并不困难。

  食物制造机,联邦产业巨头的新产品,在小镇是作为一种应急手段而存在,配备的型号,占用空间过3ooo立方米,可制造出多种多样的花色美食,所需的原材料,却只不过是纤维素、粗蛋白与大量基本辅料,都是容易制备和储存的常见物质。

  这样的高级型号,在遍布联邦的大小生产节点、战时掩蔽所与末日避难所里,是近年来逐渐铺开的新事物。

  另一些型号,产能就要巨大得多,日产量从5oo公斤到1,ooo吨不等,其产出物的成本极其低廉,口感与观感也十分差劲。

  显然,这些大规模生产的型号,是用来给联邦的大量赤贫民众,提供救济的。

  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这些产量惊人的大型食品制造机,原材料几乎是“饥不择食”,从破烂木材到废旧皮革的很多种废料,都可以被其利用,经过水解、合成等步骤,最终制造出营养配比基本符合要求的,外观好似一块块褐色肥皂那样的救济食物。

  这样制造出的食物,不仅外观,像脏兮兮的褐色肥皂,口感也比肥皂好不了多少。

  但相比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收获,食品加工与物流运输,“造饭机”的运行成本要低得多,asa反馈的数据,该类机器每生产一人份的肥皂口粮,只需花费约5o芬尼,相比于民众普通一餐的五到十马克,简直就和不要钱差不多。

  既然是救济,领取者并无立场、也无资格挑三拣四,于是只有乖乖食用“肥皂”。

  自从全自动造饭机出现以来,很明显的,作为盖亚上屈指可数之农业大国的联邦,各项产业数据都持续跌落,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还不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十分之一,畜牧、养殖业的牲畜存栏量,更萎缩到巅峰时期的几十分之一。

  在变革大潮中幸存下来的农业生产单位,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顶层和奴隶、奴仆。

  至于遍布联邦大地的两亿多饥寒交迫民众,很遗憾,联邦政府并没能力、也没动机为其准备热气腾腾、口感出色的一日三餐。

  只要不会(很快)闹出人命,造饭机的产品,哪怕口感和外形再鬼畜,联邦政府也并不在乎低价采购,然后分给别无选择、只能吃s一样救济的可怜民众。

  至于长期食用“肥皂”、没有其他任何食物来源,会不会导致健康方面的问题:

  不论民众,还是当局,其实都一点也不关注。

  肥皂口粮的长期作用,这种事,对饥肠辘辘的破产民众而言,根本就是一种多余,反正也没钱买正常的食物,如果不想被饿死,就只能接受吃“肥皂”。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

  根本就没有。

  一餐五十芬尼,一天两顿饭的花销才一马克,对当局而言,这是多么的划算。

  至于“肥皂”,方然并没尝过,也不打算冒险去尝试。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