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七章战与非战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长江交汇处,古时称马湖江、泯江和长江,宜宾被称为长江第一城),依江而守,易守难攻。

  虽然城中守军不过千人,县令王瑾并不慌乱,下令关闭城门,分别派人向犍为郡武阳城、泯江支流沫水北岸向阴绩大军以及江阳城求救。

  檀道济攻城五日,江阳郡派出一千五百援兵到达,探马禀报阴绩也分兵来援,围魏救赵之计成功,檀道济退守南广城。

  阴绩得知檀道济从江陵率军回返南益州,知道战机已失,但没有回返成都府,而是率军进驻江阳郡江阳城,与檀道济所在的朱提郡朱提城对峙。

  留下六百人,李强垂头丧气地回归了江州城,不敢隐瞒损兵折将的消息,行文向梁州刺史索邈报告。索邈根本不理事,甚至连大堂都不去,所以的公文直接送到了别驾冯立手中。

  冯立看到李强战败的消息,连忙请刚回师的司马朱超石前来商议,朱超石看罢公文,冷声道:“这个李强胆大妄为,居然不禀报就先行出兵,说什么事急从权,分明是不把你我放在眼中。打了胜仗独得功劳,打了败仗就让他独自承受责罚好了,将李强的公文直接转给主公便是。”

  襄阳城,雍公府多数官吏前往各州郡县去督促农耕,劝课农桑,巡视地方。

  作为穿越人,杨安玄深知守稳粮食生产底线的重要性,除了大力宣传开荒外,规定各地生产粮食的田地不得少于百分之九十,为防谷贱伤农,官府还对粮食采取最低价收购保护。

  在保证缴纳粮税和自身口粮所需外,鼓励百姓栽种瓜果、菜蔬以及豆类。汉时便从西域引入了胡瓜(黄瓜)、蚕豆、青葱、大蒜、胡椒、芝麻、葡萄等作物,以及马食用的苜蓿,杨安玄有战马三万匹,所需的草料不是少数。

  平灭仇池,有不少精通栽种西域作物的农人,杨安玄把他们分散在各地,让他们指导当地百姓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栽种这些经济作物。

  今年的重中之重是增加棉花的栽种面积。棉服的保暖性能已得到了检验,杨安玄决定由去年试种的千亩变成五万亩。

  按去年亩产二百斤计算,五万亩可产棉千万斤,将士们所用的棉衣、棉帽、棉鞋整个一套约需十斤,二十万将士需二百万斤左右,加上棉被所需也有节余。

  军中无需这么多的消耗,所以杨安玄决定对民间散量销售外,还准备纺线织布,推出棉布。

  棉布的出现应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棉布轻柔保暖、贴身透气,必然取代麻布和葛布。

  上兵伐谋,杨安玄捋着胡须思索,要怎么样利用棉布的出现打一场经济战争,主要目的不是对付刘裕,而是北面的魏国。

  杨安玄考虑是灭国之战,新息城城南吴家村的吴陈氏却在盘算着一家人的生计。

  小叔吴壮去年年底成亲,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