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三九章 隆冬剿匪_春游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敢小看这个十几岁的儿妇,关键时候她总是能够想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主意。

  李渊微笑看着观音婢,似是有所期待,“阿婢有何想法?”

  观音婢对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也只是灵光一现,才有了这个念头,他问李渊,

  “我们能不能收编贼寇,来扩充自己的军队?”

  李渊仔细想了想,他也拿不定主意,就向观音婢说出心中顾虑,

  “收编盗贼,确实是扩充兵员的最好办法。但盗贼乃是反叛之罪,收容盗贼者与盗贼同罪。我们又怎能将其收归已用?”

  观音婢感慨地道,“百姓都想安居乐业,谁愿意做盗贼?如果只剿不招抚,盗贼被官府抓住就是死罪,那些被击溃的盗贼,在一个地方逃散,会在另一个地方重聚,这样盗贼会越剿越多。”

  她又问李渊,“杨广拜阿爷为慰抚大使,如果一味剿杀,岂不有违慰抚的初衷?”

  “阿爷可否上奏朝廷?盛赞杨广慰抚之策,然后请特旨赦免归顺者死罪。”

  李渊点头,“请特旨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我今日就拟奏章,派人骑快马回东都请旨。”

  当日,李渊即写好奏章,派人送往东都洛阳。

  适逢民部尚书樊子盖在绛州剿匪方法不当,激起民变,属地官员弹劾樊子盖。

  原来,民部尚书樊子盖奉诏,征调关中三万兵士,围剿绛州盗贼敬盘陀。

  但樊子盖为了快点取得成效,不分好坏,把汾水之北的村镇全部烧毁,凡是投降的盗贼,樊子盖下令一律坑杀。

  他的严酷做法致使民怨沸腾,百姓无不怨愤,房舍被烧毁的良家百姓,无家可归,只能相聚为盗。

  地方官史不耻樊子盖所为,上表参劾樊子盖。

  杨广正为如何处置樊子盖发愁,见到李渊的奏折,正合他的心意。

  于是杨广下诏,由李渊取代樊子盖,接替他在绛州进行剿匪,并同意李渊免除归降盗贼死罪的建议。

  李渊接到杨广诏书亦喜亦忧。

  喜的是,马上就可从樊子盖手中按管三万军队。

  忧的是,正值寒冬,天寒地冻,兵马难行,如何可以剿匪?

  李渊和慰抚副使夏侯端商议了一日,两人都觉得这个时节不是用兵之时,只有先去绛州从樊子盖手中接管军队,剿匪的事等到明年春上再说。

  李渊拿不主意,便想起李世民和观音婢,如今他二人已成了李渊离不开的拐杖,离了他们二人,李渊做起事来总有无所适从之感。

  以前窦氏夫人在世时,李渊遇到大事都是和她商量,现在李世民和观音婢则成了他离不开的智囊。

  窦氏夫人去世之前曾对李世民交代,父亲李渊虽有大志,但总爱空想,没有人在后面督促,就会只想不做,总是下不了决心去付诸实施。她临终前叮嘱李世民,要在后面推着李渊往前走,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