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五章 伟大的巧合_神级复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途径莫高窟,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有感佛旨,宛如万佛浮现,在断壁上凿开了第一个石窟,刻塑了第一尊佛像,并且留下自己的修行典籍,后来法良大禅师也在此建洞修禅,并且取名为‘漠高窟’意思为‘沙漠的至高处’。

  后来文字在翻译的时候,莫和漠通用,也就成了莫高窟。

  也有说在佛教中后传说,修建佛洞者功德无量,莫者,无可能,没有也。

  莫高窟也被解释为,修行中没有比修建佛洞更大的修为了。

  再加上后来十六国时期统治者们都尊佛教,于是莫高窟受到了皇族和贵族的支持,开始大肆兴建,发展迅速。

  隋唐时期,佛教兴盛,丝绸之路也成熟,武则天时期的佛洞就有千余座,佛经典籍更是不计其数,安史之乱后修筑佛洞才慢慢随着佛教没落而停滞。

  元代之后更是阻止修筑佛洞,清代之后莫高窟再次被人关注。

  光绪二十六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本来是大兴之兆,但是因为当时清政府和外有内患,属于华夏民族瑰宝的藏经洞,遭受到了跟近代华夏一样悲惨的命运。

  莫高窟自古以来,应接过无数人,任何肤色,任何基因,任何种类,任何企图的人类,它是包容的,而那些来访者也都是心怀敬意的,或者是为了朝圣,或者是为了祈福。

  但是其中有两个西方人,比较特殊,一个叫马可波罗,一个叫斯坦因。

  前者将莫高窟和敦煌的瑰丽传到了西方。

  后者,被莫高窟的瑰丽吸引,成为了一个披着文明外衣的强盗。

  光绪二十六年,一个身材短小,相貌平平的道士在莫高窟无意中凿开了一座石窟,从缝隙中射出来的光华,是足以撕裂世界文明的光,可惜,这个叫王圆箓的道士,看不清这道光。

  王圆箓是藏经洞的发现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毁了它的‘罪魁’之一。

  王圆箓处于大清最飘摇的时代,在秦地出出生,因为家乡年年灾乱,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据记载,他干过很多职业,最后流落道敦煌酒泉时拜入一家道观,成为一名道士,后来在敦煌生活的时候,发现了莫高窟的瑰丽,又感叹西方极乐世界,以道士身份,留在莫高窟钻研佛法。

  听起来很荒谬,但是能够肯定的是,他不是一个信徒,对于道教还是佛教,他都不是,他应该只是一个希望在信仰中支撑,继续生活下去的小人物而已。

  他修行不是为了解救众生,而是为了活着,所以在打开藏经洞之后,他意识到这里面的东西的重要性,但是他看不懂,藏经洞里的经文汉文、藏文、梵文、龟兹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康居文等,横跨一千六百年历史,几十个朝代还有无数高僧学者。

  王道士看不懂这些书,但是他知道,

  请收藏:https://m.zlhn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